北京白癜风在哪家医院治疗比较好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引言
我们看古装剧,经常被女子的华丽头饰深深吸引,汉服爱好者在逛街游玩时也会用发簪好好装饰自己的发髻。但是,在明代,发簪不只是为了美观,还与道佛信仰有关。
发簪易烊千玺饰演的道士李必
小小的发簪,凝聚的不只是工匠的巧妙技艺,更凝聚了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景与信仰。
今天,我们主要讲的是明代妃子的发簪与道教、佛教的信仰结合,看看这小小物件凝聚了寂寞宫廷里的妃子何种的精神信仰。
发簪
一.首先,我们先交代一下,明代妃子的信仰
因为金银发簪的贵重,尤其是与宗教结合,所以戴得女子,大部分是后妃、王妃等,小部分这里不讨论了,我们先划定这个范围,以免有争议。
(一)那么,明代妃子信仰什么教呢?
一般是佛教信仰、道教信仰、天主教信仰及民间宗教信仰。明代中后期,后妃的宗教信仰逐步向宫外扩展。她们在宫外广捐资财,修建伽蓝、宫观、刊印佛经,结交高僧与道士。
后妃通过各种形式的宗教活动,表现她们对于各宗教信仰崇信。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如明太宗徐皇后曾经亲自撰写《大明仁孝皇后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经文中记载其在睡梦之中与观世音的对话。
明《枣林杂俎》史料中记载:“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尝梦白衣大士口授数千言,觉而记之,自制序,入大藏。”
在梦中,观世音授予徐皇后经书,徐皇后遂于梦醒之后作此经。她甚至以神意的语调说,观世音允诺,过了十年会跟她相见一次。
金楼阁顶簪
虔诚信佛的徐皇后还教导她的宫女如何在佛像前行香、念经、做佛事。遇上万寿圣节、元旦、中元等节日,她也经常邀请高僧尼姑主持宫内诵经、扬旛、挂榜等佛教的礼仪。
徐达家族墓出土的金簪
(二)明代妃子为什么有信仰?
1.受到皇帝影响,明代妃子大多少年时便被选入后宫,对皇宫内的宗教信仰耳濡目染,所以后妃的宗教信仰与当权者的宗教信仰密不可分。
景甜古装造型
2.政治目的,因为古代封建君权主义的特殊性,所以任何事物的出现兴起,一定要结合政治考虑,妃子的宗教信仰凝聚了政治文化内涵,因为篇幅问题,此篇就不多说了。
3.精神寄托,一入宫门深似海,妃子在满足了物质需要,精神却常常空虚,所以,精神的寄托推动了信仰,而不同的目的推动了选择不同的信仰。
步摇钗
二.明代妃子是如何把发簪与信仰结合的呢?
(一)佛教题材
意在于祈福消灾免难,乃至于修习,常见的有佛像簪、佛教法器簪,如下:
1.金禅杖型簪:发簪整体为一缩小的禅杖样式。共2件,出土于南京郊外,两件形制相同,一支簪长10.7厘米,簪首长3厘米。另一支簪长12厘米,簪首长3.2厘米。
金禅杖型簪,出土于南京郊外
2.佛手形金簪,簪首为一佛手。佛手手指细长,不见骨节,指甲长而尖,五指弯曲,拇指、中指、小指之间翘起,似拈花状。
佛手形金簪,南京江宁殷巷
3.鱼篮观音挑心簪:挑心的得名是因为簪钗的方式是由下而上挑簪戴于(dí)髻(明代的假发髻)的正面中心,最常见的是佛像挑心。
头戴髻的吴氏祖先容像
佛像挑心的来源或可追溯到北宋,《钱氏私志》言宋仁宗女儿——庆寿公主所藏小金盒里有玉佛十数枚,大者如钱,小者如指面,每日头上戴一枚。当然,作为女子首饰的流行要在明代了。
这一个佛像挑心,是以金为底座,玉为内嵌,是明代肃王妃熊氏施与白衣寺之物。这里面是鱼篮观音,他总是被塑造成婉丽的渔妇形象,白玉为质,更显俏净,用作顶心簪,似乎真的是“顶礼膜拜”。
信仰与装饰结合,其中渗透的是美好愿望与期盼,大过于信徒修行的意思。
鱼篮观音挑心,兰州市白衣寺塔出土
(二)道教题材
道教教义元素,多取于长生,有寿字纹、南极仙人、西王母等,与发簪结合最常见的是西王母。
金王母寿子挑心,广东普宁明墓出土
对西王母的信仰很早就与长生结合在一起,《淮南子》云:“裔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明代工艺中,西王母代表的是祝寿祈福、富足、享乐。这一挑心簪繁丽、华美,于细微处用足功夫,
银鎏金镶宝累丝王母挑心北京定陵出土南极老人,定陵出土的金簪
三.总结
明代发簪出现道教、佛教纹样与明朝统治着对道教、佛教的态度和相关政策有关,但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元素运用在发簪之上,被妃子簪在发髻都是世俗化的表现。
妃子们在使用这类纹样的发簪时,并不一定全部出于对某种宗教的信仰与崇敬,还有很大部分原因出于精神寄托,将其纹饰作为自己在深深宫廷美好愿望的表达。
发簪与信仰的结合,起于政治,依托于经济,归于情感。
更多发簪知识,可以点击此文章了解:看《锦衣之下》等古装剧的公子佳人,来了解古代发簪的发展史
在这浩瀚宇宙,
有幸能与您相识于文字,
我是国风悠悠,
邀您一起共赏国风之美。
还请大家多多点赞支持哦~~~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务必联系悠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