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家红茶蒋芸生,中国现代茶学奠基人之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http://m.39.net/disease/a_6173182.html

蒋芸生(~),字任农,年11月3日生于江苏省涟水县。是茶学家、园艺学家、教育家,是中国现代茶学奠基人之一。为筹建浙江省茶叶学会、中国茶叶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为培养茶学人才作出了贡献。在茶树栽培与育种研究、柑橘栽培、植物生理以及植物分类学领域均有深入研究,并取得显著成就。所著《植物生理学》为中国高等农业院校主要教材之一。

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三农业学校,年公派去日本千叶高等园艺学校留学。年毕业回国,任江苏省立第三农业学校教师。之后,相继任浙江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南通学院、福建协和大学农科教授、科主任、福建永安园艺试验场场长,崇安茶叶研究所副所长、代理所长、研究员,福建省立农学院教授、园艺系主任,浙江大学农学院园艺系教授等职。年浙江农学院由二年制的茶叶专修科改为四年制的本科——茶叶系,蒋芸生任系主任。在茶叶系任职期间,又于年7月奉命筹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年9月该所正式成立后,曾兼任该所所长、名誉所长。年浙江农学院与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合并,组成浙江农业大学,被任命为副校长。年与年先后负责筹组浙江省茶叶学会和中国茶叶学会,并任两个学会的第一任理事长。曾任中国园艺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协委员等职。他毕生从事园艺和茶学两类学科,建树颇多,贡献卓著。

年,正值抗日战争,海上交通受阻,茶叶外销停滞。为了发展茶叶事业并为战后茶业恢复和发展作准备,吴觉农邀请了大批茶叶科技人员,在浙江省衢县万川成立东南茶业改良总场筹备处。翌年,迁址福建省崇安县(现武夷山市)武夷山麓的原示范茶厂,并更名为财*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吴觉农为该所所长,于年春聘请蒋芸生任副所长兼茶树栽培研究组组长,研究员。武夷山方圆60千米,拥有36个山峰,山岩奇峰林立,峰峰产茶叶,岩岩有名茶,被誉为“茶树品种的王国”,是茶业科学工作者用武的好地方。蒋芸生在武夷山的数年间,带领有关科技人员,走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通过悉心研究,确定了不少茶树品种,特别是通过品种观察、单株选择,选定了不少“名枞”;用杂交方法,培育了不少新品种;用压条法、扦插法等无性方法,繁殖许多优良品种,还对茶树遗传因子及茶花杂交方法等作了大量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40年代,蒋芸生即已强调耐寒性强品种的培育。他指出:“耐寒性最强的品种,可为拓展新茶区作准备,如西北陕、甘各地,因气候较为寒冷,栽培较为困难;但为供应西北及边疆各地的需要,我人如能选定新品种后即可进行地方试验,倘获成功,则西北不但可以自产自制,且可运输青、新诸省及周边各国,成本便减低矣”。当时虽未提出“南茶北移”这个名词,实际上远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他已注意到“南茶北移”,在品种培育上着手准备了。在茶树栽培方面,对茶籽贮藏、茶籽播种时期、茶树修剪定型、茶树剪枝时期以及茶树台刈时期等均作了一系列试验,取得了重大成果。

他十分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指出:“今后茶叶研究之方面,应根据科学原理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如栽培方面的细胞遗传与生理的以及病理的研究;制造方面的物理性与化学变化对品质影响的研究,应加深注意”。并强调:“研究工作理论与实用应该并重,尤其应着重实用的方面。至理论为实用的根据,实用为理论的目的,亦不可偏废。且研究的基础在于理论,一切科学都是离不了它;离开理论便无新发现可言,茶叶研究亦应如此。……凡是茶叶及有关茶叶科学上之新学说与新发展如细胞遗传的新发现,人家如有所得,我人应设法应用到茶叶上面”。蒋芸生的茶业研究精神,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今天,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年,蒋芸生奉命筹建浙江农学院茶叶专修科。是年春,他着手茶叶专修科的总体计划,包括制订教学计划、实验室建设计划、购置实验仪器药品计划、首届学生的招生计划,并于年在校内外聘请了专业教师。所有这些,全由蒋芸生一人筹组,且是在担任园艺系“柑橘栽培学”课程的讲授,工作十分紧迫和繁忙之时进行的。他身患高血压,但仍日以继夜为茶叶专修科的开办而努力,终于于当年秋季如期招收首届茶科学生。年秋,一名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毕业生分配来校,担任助教兼秘书,协助蒋芸生筹建茶科并处理日常工作。茶科开办,得到了当时任农业部副部长兼中国茶叶总公司总经理吴觉农的大力支持。吴觉农将日本引进的蒸青绿茶初制半机械化的整套机械和《茶叶全书》上下册套,无偿赠送给茶叶专修科。荼叶专修科有不少工作,获得了当时浙江省茶叶公司主要负责人陈观沧的协助。

在吴觉农赠送的制茶机具基础上,年在华家池建成了制茶实验室。~年,杭州市筹建西山公园(现花港观鱼公园)。在那片正待开发、范围不小的低丘陵地带,有分散、荒芜而长势良好的数千丛茶树。蒋芸生征得杭州市有关单位同意,将该处茶丛移栽华家池。由于华家池地下水位高,土壤pH不适宜茶树生长,就从当时的西山公园筹建地搬运*土,改善茶园土壤。与此同时,蒋芸生委派年轻教师,在一个月中,3次赴福建崇安茶场,商调“水仙”、“佛手(雪梨)”、“梅占”等品种茶树。实验茶园的建成,使得茶科筹建初具规模。

茶树扦插法

蒋芸生办学十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年春夏之际,茶科首届学生去富阳岩顶、绍兴越南乡等地进行教学生产实习,蒋芸生亲往指导。在绍兴实习时,学生所炒珠茶,品质有了提高,在茶叶收购站,售价超过当地茶农所制。是年秋,在一次全院系科负责人及秘书参加的汇报会上,院领导盛赞茶科办得好。当时茶科在浙江农学院的系科中,是新办的,是小弟弟。院领导说:“小弟弟赶上来了,大哥哥要向小弟弟学习”,还赞扬蒋芸生“在学术上是位大学者,在处理事务上,有大将风度”。年秋,茶科首届学生毕业,其中一人留校任教;华中农学院茶叶专修科也分配两位毕业生来校任教。是年10月,华中农学院茶叶专修科合并浙江农学院,该校庄晚芳、刘祖生、叶鸣高三位教师奉调前来,至此,茶科已有专业教师3名,按当时教学计划,师资均已配齐,并有栽培、制茶、茶叶试验等实习、实验园地和专用设备,茶叶专修科一切筹建工作已告就绪。年秋,由二年制的茶叶专修科改为四年制本科,就是茶学系的前身——茶叶系,系主任为蒋芸生。

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疑似蒋芸生主持编写的《桔柑栽培》

蒋芸生对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园艺学和茶学均有研究,主持编写《植物生理学》、《桔柑栽培》教材。著有《薰茶花卉栽培》、《茶园杂草名录》等书及《光照强度对于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研究》、《今后茶叶研究之方向》等学术论文。

鸣谢:本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蒋芸生教授永远活在我心中--纪念茶学系创始人蒋芸生先生百年诞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