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1青白玉玦(两个)
直径3.6cm内径1.5cm厚0.5cm
直径3.9cm内径1.5cm厚0.5cm
该组玉玦皆为青白玉质,玉质细润致密,整体磨制精细,光气十足。器物呈扁片状圆形,皆通体光素无纹,边缘处斜坡制作规整,穿孔正圆,玦口平直,一边平切一边微凸半切平作法玦出现于西周时期分布于中原到中南半岛,玉质姣好着均为中原西周典型器,此组为西周时期风格。玉玦为出现最早的饰品之一,多为装饰耳部,有成对出现,也有单只使用,尺寸大者较为难得。
Lot2白玉龙首纹双龙出廓璧
长5.3cm宽2.9cm厚0.35cm
器物为细润的白玉,局部受褐色沁。主体玉璧为浮雕龙首纹璧,形制规整,纹饰制作精细,镂雕龙纹附立在玉璧左右相隔而望,龙口微张,身形卷曲柔美,以细线工装饰身躯,纹饰精美秀丽,满工简化龙首纹延续春秋作法,出廓双龙对望为典型战国风格。出廓璧档次极高,多为君王诸侯所佩,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Lot3红沁玉环
直径7.9cm内径6.2cm厚0.7cm
来源:香港私人收藏;中国嘉德香港秋季拍卖会lot
器物玉质致密坚实,灰皮浓重,沁色美艳。器物整体呈圆环状,由两个弧形半环组成,做工细致均匀,有文化期风格。半环两端皆有凹槽和穿孔,可相连成环,拆分可做玉璜佩戴,连接成环又可以做手镯,造型颇为新颖别致,非常罕见,可藏可赏,不容错过。
Lot4青*玉蛙
长2.6cm宽2.7cm厚0.9cm
器物为青*玉质地,局部有灰皮,宝光十足。玉蛙呈伏卧状,头部微昂,双眼饱满突出,身形肥硕,前肢自然前趴,底部平整,足见工匠对创作对象的熟知及对雕刻技艺的把握,商代出现颇多的匍匐状底平的肖生玉雕,古朴中却又极有生命力,此器为相当典型的商代风格;高古蛙形圆雕器物较为少见,造型敦厚圆润、生动写实,较为难得。
Lot5白玉红沁凤鸟纹剑璏
长7.1cm宽2.35cm厚2cm
器物为细润柔和的白玉质,局部沁色鲜红美艳,光气柔和。剑璏顶部浮雕凤鸟,紧贴剑璏表面,凤鸟曲颈回首,以细线雕琢翎毛,体态矫健柔美,穿梭于云气之中,气势庄重不俗,底部做工细致,凤鸟纹跳刀、孔拉弧、云气纹灵动的使用为典型的汉代风格;器物造型古朴精致,不可多得,十分适宜收藏把玩。
Lot6白玉方折卷云纹环
直径5.25cm内径3.3cm厚0.5cm
器物为细润匀净的白玉质,光气精良。环体厚重精致,双面工,正反两面以减地浮雕的方式做出方折形的卷云纹,走刀干脆利落,纹饰布局疏朗隽秀,实为龙纹的变形和简化,其纹饰常被应用于战汉剑珌之上,有汉代风格。器物尺寸大小、厚薄皆适中,工料俱佳,此时期带工非谷纹玉璧相当罕见,为众所追寻不可多得,收藏、佩戴皆适宜,请勿错过。
Lot7青玉工字佩
长1.8cm宽1.9cm厚0.7cm
器物为细腻的青玉质,光气柔和。主体造型为方形,中部束腰开口,形如“工”字,故名工字佩,为典型汉代风格器物,由于造型美观、佩戴方便,一般认为是“辟邪三宝”之一司南佩的并行发展器物,作为压胜器使用,在佩饰中非常流行。该件工字佩器形小巧精致,做工规矩,适宜佩戴、收藏。
Lot8青玉龙首兽面工形佩、白玉凤鸟形佩
长3.7cm宽1.5cm厚0.6cm
长4cm宽2cm厚0.4cm
工形佩为青玉质,呈长方束腰形,中部打磨出长条形凹槽,正面两端雕琢龙首兽面纹,双龙首纹合并为一兽面沿凹槽对称分布,为春秋时期特有风格。凤鸟佩为白玉质地,器物饱满圆润,简单大气,仅以钻孔配合轮廓外形便能生动具体的将玉鸟展现出来,足见工匠的造型能力和巧妙构思,为战国时期风格。
Lot9白玉红沁龙首纹环
直径7.65cm内径5.4cm厚0.4cm
器物为白玉质,整体受红沁。玉环尺寸较大,龙首数量之多,甚为罕见。以细阴线做出内外阔,两面均以浮雕的方式雕琢龙首纹,龙首相叠分布,纹饰清晰凝练,满工龙首纹为春秋时期重要鲜明风格。玉环为古代玉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王公贵族身份的象征,历来受人追捧。
Lot10满沁玦形箍饰
直径4.8cm内径4cm厚3.2cm
器物玉质细腻厚重,整体满沁,局部灰皮浓重。整体为一端开口的圆筒状箍形,制式少见,上下两端齐平,近两端处有浮雕弦纹,为滇文化时期风格。在器壁较薄的器物上做出凸弦纹的难度极高,器身呈弧形内收,孔内修磨仔细,器型端庄古雅,沁色厚重,为藏玩之佳品。
Lot11白玉双龙纹牌饰
长7.6cm宽5.5-7.7cm厚0.7cm
参阅: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玉器》第页图85西周玉牌串饰
器物为灵透的白玉质,整体受沁微*,光泽温润。造型为厚片状梯形,单面工,纹饰为对称分布的双龙纹,线条精美细腻,翘鼻张口吐舌大斜刀做法为西周典型龙型纹式风格与工艺,展示了完备礼法之下的华贵之风;两端有“L”形对钻孔,连接组配时不影响正面纹饰,构思颇显巧妙,该类器物少见,实为难得。
Lot12白玉龙纹龙首冲牙
长6.9cm宽1.4cm厚0.65cm
器物玉质细白精良,光泽柔和内敛。器物造型似璜而两端有贯穿孔,周身满工,龙首卷鼻卷耳,龙颈部以阴线为区分,器身两面装饰以浮雕的龙首纹,侧边装饰简化龙纹,为典型战国风格,纹饰刻画严谨,繁而不乱。满工的器物极为少见,实为收藏、佩戴之佳品。
Lot13白玉佛手
长5.7cm宽3.3cm厚2.8cm
来源:北京文物公司旧藏
器物玉质洁白细腻,沁色淡雅如洒金,质感润泽。佛手谐音“福寿”,寓意福寿双全,历来深受喜爱,该件器物构思巧妙、自然生动,叶筋叶脉雕琢细致,佛手造型饱满,须子雕琢灵动,内部掏膛干净精致,工艺非凡,为清代典型风格,上手盘玩令人爱不释手,适宜收藏。
Lot14白玉太平有象纹管
直径1.6cm长5.3cm
器物为油润的白玉质,光泽精良。器物呈柱状,中部打有顺畅的通天孔,器身以阴线雕琢太平有象,花瓶内装饰兰草和万年青,生机勃勃,意趣高洁,玉象憨厚可爱,走刀细致,尽显古雅秀丽,为晚清时期风格。器物题材少见,文人气息颇浓,工料俱佳,为佩戴、盘完之佳品。
Lot15白玉谷纹涡旋纹剑首
直径5.9cm厚1.2cm
器物为白玉质,整体受沁略显淡*。剑首呈厚片状圆形,顶部微拱起,外层装饰浮雕谷纹,中心装饰三方连续漩涡纹,内凹中微凸之剑首常见于战国晚西汉初期,汉中晚期趋于平面作法;背部管钻出半孔,方便连接于剑首。剑首纹饰精美,器型饱满古朴,直径尺寸较大,在剑首中可谓重器,级别较高,收藏、盘玩皆宜。
Lot16白玉羊钮“粲仁”印章
长1.75cm宽2.2cm厚0.8cm
玉印为灵润的白玉质,清新淡雅,光气柔和。羊钮印呈椭圆形,玉羊昂首卧伏于印台之上,神态恬淡静穆,造型端庄厚重,有清代风格;印文为“粲仁”,取鲜明仁义之意,文人气息较浓,书法古朴隽永,意趣非常,玉印具备圆雕与文字两种手法,无论是作为闲章还是随身佩戴把玩皆为优选。
Lot17白玉*沁龙首蟠虺纹觿形佩
长8.6cm宽2.3cm厚0.3cm
器物为白玉质,局部有*沁,光泽内敛,上端龙首雕琢端庄,颈部装饰绳纹,龙身装饰满工卷云纹和细阴线组成的蟠虺龙纹,为春秋风格之典型,流畅而严谨;一端有小孔,佩戴时龙头向上,龙身自然下垂,满工满沁的器物历来受古玉收藏者追捧,器物精美熟旧,适宜收藏。
Lot18白玉金乌玉兔日月摩尼佩
长5.5cm宽4.9cm厚0.5cm
玉牌为白玉质,光泽莹润,近似圆形,两端打有象鼻孔,一面雕琢金乌一面雕琢玉兔,此纹饰在明清玉圭里十二章纹代表着日月,千手千眼观音雕塑中左右前两手手持法器即是日精摩尼珠和月精摩尼珠即是此牌纹饰,有的图案里无持法器手中的两眼刚好化成摩尼珠的型态,此两手被称为分被称为日(月)精摩尼手,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内有这些成就法指的解释,鸠摩罗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里更直接点出日月摩尼珠宝分别能够去除一切的病痛,去除一切苦恼,该器做工有清代风格。玉牌形制优美,有佛教使用上的寓意,题材极为罕见,赏玩价值颇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