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见纹识瓷,藏在果品中的祝福三果纹 [复制链接]

1#
刘*连出诊时间和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25/9363017.html

纹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华民族讲究祥瑞文化,从天上漂浮的祥云、地上锦簇的花丛,到飞禽走兽,几乎每一种纹样,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与向往!

“岩下秋果落,坐看猿争拾”,在诸多鲜丽可爱的水果中,有三种香果深得古人的喜爱,几乎占据了其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就是佛手、桃子、石榴。古人还用其创造出了一种生动美观的纹饰——三果纹。

传统三果纹图案

三果纹,也称三多纹,是明清瓷器上常见的植物纹饰之一。

其中佛手的“佛”谐音“福”,相传佛之手能握财宝,表示多福;

三多纹小碗-佛手面故宫博物院藏

桃子俗称“寿桃”,《汉武故事》说,西王母种的蟠桃“三千年一著子”,吃了可长生,寓意长寿;

三多纹碗-桃子面

故宫博物院藏

石榴多子,取其“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北史》:北齐南德王高延宗纳妃,妃母宋氏以两个石榴相赠,祝愿子孙众多,寓意多子。

三多纹碗-石榴面

故宫博物院藏

三果纹造型鲜明,形式多变,或为单纯的三果,或为折枝三果,也可组合其他吉祥纹饰使用,多为散点式布局。另外,除了佛手、桃子和石榴,三果纹还有以荔枝代佛手的形式,组成“利、寿、子”的美好寓意。

清乾隆粉彩三多纹太白尊

观复博物馆藏

瓜果纹始见于唐代,唐宋时多见有葡萄纹、石榴纹等瓜果纹饰。生产的青花瓷器上常见有西瓜、葡萄、芭蕉组成的秋实图案。明代早期三果纹逐渐开始崭露头角,目前可见的永乐官窑器物上,三果纹以折枝的形式表现,构图疏朗大方,描绘细腻。

宣德时期,官窑饰有瓜果纹饰的器物较多,盘类器物多采用随形布局,瓶类器物多采用散点式布局,而杯类器物则采用均齐式布局,构图饱满,画法自然随意,纹饰上多有点饰,层次感较强。

明宣德青花折枝三果纹梅瓶

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青花三果纹执壶

故宫博物院藏

宣德时期首创的釉里红三果纹饰极具时代特征,以铜红釉大笔涂抹三多纹饰,经过高温烧成之后,白釉泛青,红釉艳丽,这种果纹饰没有精工细描,但红白映衬,别有韵味。宣德三果纹饰的画法及构图对后世影响较大,几乎成为一种定制。

明宣德釉里红三果纹高足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景德镇窑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

上海博物馆藏

万历时三果纹饰器物,构图疏朗,果实色泽浅淡,花叶色泽浓郁,勾描细腻。

明万历青花折枝三果纹罐

故宫博物院藏

三果纹饰器物在清代以康、雍、乾三朝居多,既有传统之作,亦有创新之举。康熙官窑三果纹饰,颇具前朝神韵,传统纹饰见有釉里红及洒蓝釉器物,有浓淡层次变化。

清康熙釉里红三果纹水丞

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五彩三多纹梅瓶

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五彩三果纹罐

故宫博物院藏

雍正时期,三果纹饰的器物较康熙时期要多一些,有斗彩、粉彩、青花等品种。其纹饰色泽艳丽,绘画细腻,但多少有刻板之感。

清雍正青花三果纹罍

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青花三果纹盖罐

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三果图玉壶春瓶

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釉里红三果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釉里红三果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粉彩三果纹饰继承了雍正时期的粉彩填绘工艺,粉彩非常适合表现三果纹艳丽,几乎可以说达到了这一纹饰的顶峰状态。

在一件器物上施以多种彩,使画面鲜明娇艳,华美异常。桃实硕大,勾边填彩,色泽变化自然;佛手色泽淡雅,曲折回环,上有深重色彩点饰勾描,层次丰富;石榴造型看夸张,勾线天红彩留白的榴子极为清晰,晶莹剔透。繁茂的花叶或绿,或淡绿、或青花,虽无反侧之分,但层次感强烈。

清乾隆霁蓝釉描金福庆连连粉彩折枝四果纹撇口尊中汉01春拍RMB5,,成交

清乾隆釉里红三果纹梅瓶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斗彩三果纹饰的色泽淡雅清新,特别是将粉彩运用到斗彩工艺中,使色彩有深浅不一的多种色调,可谓一色多变。品种有釉里红、青花釉里红、斗彩及青花,绘画甚为精湛。

清乾隆斗彩加粉彩三多双蝠耳抱月瓶

保利秋拍CNY8,,成交

乾隆青花三果纹构图舒展,纹饰清晰,绘画细腻,青花色泽纯正。但由于追求宣德时的韵味,纹饰缺乏自然生动的感觉,浓重的青花点饰较雍正时期更为明显,因此工致有余,而神韵不足,却仍不失为乾隆官窑中精细品种。

清乾隆请阿虎三果花卉纹蒜头口瓶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仿宣德青花三果纹执壶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青花三果纹梅瓶

华艺国际(北京)01春拍RMB53,成交

嘉庆及以后,因制瓷水准每况愈下,三果纹虽然多有出现,但既没有什么特别的新意,工艺的水平也不及清三代。

清嘉庆成化款青花三果纹杯

故宫博物院藏

清嘉庆青花三果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

清光绪粉彩折枝三果纹墩式碗

故宫博物院藏

清光绪请哈呼三果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

三果纹在明清两代近年的时间里,是官窑器物中最受皇家欣赏的纹饰,其本身寄托着王公大臣们多子、多福及多寿的美好寓意,而这一愿望普及到民间,使三果纹真正长而不衰。

资料来源:故宫博物院、观复博物馆

更多精彩内容

独步清朝,一探外网都追捧的翠毛蓝这个颜色有点甜,素如积雪甜白釉比官窑更珍稀,康熙民窑墨地素三彩

低温入窑火,觅得一抹胭脂红之胭脂红釉

中国古董收藏教父安思远,中国艺术收藏的最后一个代表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域鉴APP湖南文物交流会会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