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1大佛顶首楞严 [复制链接]

1#

◎经文翻译◇名词解释◆探究要义无◇◆◎处从略经文中{补充文字}经文中{注释字词}释义中(字词解释)科判以大佛顶首楞严为次第

佛七二度征心

◇佛全体阎浮檀金色,故曰金色臂。

佛指端有千幅轮相,佛手屈握成拳,故曰屈五轮指。

◆经佛审问,阿难所答,为是见尘,正属妄本。

◆佛复亲切提醒,无奈阿难,迷执太深不知返本,仍认肉眼能见。

◆佛首次征心曰:唯心与目今何所在?与此处:汝目可见以何为心?二者相吻合。

佛屈五轮指语阿难言:汝今见不?原以无言之道,接引阿难,令向见色闻声处,亲见本来面目。怎奈阿难,于直接指示中,未能领会,佛只得再加迂绕之法,而作指示。是故重行审问:汝何所见?此一审也;汝将谁见?此二审也。世尊循循善诱,阿难处处胶着,不能认见为心,仍只认见属眼,世尊见其始终不悟,便更征曰:汝目可见以何为心?此三审也。此处三审,正属二次征心。

◇咄:威震一喝。佛见阿难坚执不悟,故奋起占据领地狮子之威。一声威喝,震彻心源,欲令阿难,从迷妄中醒来,弃妄执歇识心,明根中见真性。

◆能推之心,即第六识攀缘心,此为妄本非真。

佛八阿难惊索名目

◇矍然:惊惧不安之貌。

避座:离座。

◎阿难惊慌错愕!起身离座合掌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

◇诸尘境界,如空中华梦中境,虚而不实,妄而不真,故曰虚妄相。

元常:本来常住真心。

◎佛告阿难:此是于前五尘落谢影像,所起分别之想,乃妄上加妄,名妄想心。此心功胜,能惑乱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本来常住真心,故受轮转。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是佛之宠弟,爱乐佛身胜相之故,令我发意出家,即是用此能推之心。我今此心,何止供养如来,即使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

◎倘若此心,如佛发明非是心者,岂不我乃无心,同诸土木?若离此觉知之心,更无所有,云何如来说此非心?我实惊怖,兼此大众无不疑惑,惟垂大悲开示未悟!

◆阿难闻说非心,此番感言如唤救命。

阿难所言兼此大众,唯可指未悟者言。

佛九真心有体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明悟真心,得入无生法忍。

◆若证无生法忍,于六凡三界、四圣法界,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灭,当体如如。此忍惟证相应,怀之于心,不能向人吐露,故谓无生法忍。

六凡乃至四圣界,何以不见少法生灭?以眼中有翳,妄见空华之十界。若悟空华,即无少法生灭;翳眼见空华,华实不曾生,生既不生,灭何所灭?众生虽见十界,实则涅槃生死等空华,那有生灭之相可得?故不见有少法生灭者,乃一切事,究竟坚固之实相,即首楞严大定。观世音菩萨,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即入此忍。众生所以不入者,皆以妄识障之。今将破生灭妄心,显发无生法忍。

◇诘:追究。

名貌者,指虚空是名,通达无碍为貌。

◆佛说法无畏,喻如狮子王,故其法座称狮子座。

佛摩阿难顶,一示安慰,二表将授以最胜顶法。

◆妙字双贯净明。出障离染曰妙净,寂照含空曰妙明。

◎何况见精由来清净,此妙净妙明之真心,其性平等为诸法所依,岂自无体?

众胜义子共诵楞严咒师父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