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手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22博美上海网拍第三期盛古吉金沪上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医院可以治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精选拍品

博美(上海)网络拍卖会第三期

Lot.

铜金刚铃一组(3件)

年代:清

尺寸:1#:高:17.5cm重:.8g

2#:高:20cm重:.1g

3#:高:17cm重:.1g

起拍价RMB:无底价

说明:拍品清代金刚铃一组三件。其一柄端九股,下为菩萨首,铃身图案规整华丽,纹饰为浮雕效果,主体纹饰为璎络纹,顶部为莲瓣装饰、依顺时针方向排列的梵文六字真言,下部边沿饰以金刚杵。其二柄端为花卉形五股,柄部作七级宝塔状,铃身装饰简洁。其三亦为五股制式,仰覆莲纹柄,铃身以凸弦纹为饰。

金刚铃是藏传佛教的重要法器,在修法中主要为督励众生精进,摇动金刚铃可使诸尊警觉,令彼等欢喜,并将它视为表明智德的法器,具有摧破、坚固二德,表明佛智之体坚固,具有摧破烦恼之德用。

Lot.

铜鹅摆件(一对)

年代:清

尺寸:1#:高:46cm重:g

2#:高:31.5cm重:g

起拍价RMB:无底价

说明:铜鹅一对,以精铜铸造,作双鹅漫步而行,其一引颈昂首,长鸣之状,其一曲颈前视,温顺俊美,形制既富具生活气息,又颇有艺术感染力。

其形体尺寸与真鹅相似,比例协调,铸雕技法娴熟精到,尤其在以铜为载体,表现颈部、鹅掌及羽翼的质感上,极见功力。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羲之爱鹅的故事脍炙人口,鹅为中国传统文人的挚爱之物,在中国文化中占一席之地,洁白一身体现白鹅纯真之雅,也代表着吉祥长寿如意。

Lot.

铜错金银饕餮纹兽耳簋式炉(带盖)

款识:“吉□”

年代:清尺寸:口径:16.5cm净高:14.2cm总高:21cm重:g

估价RMB:10,~20,

说明:北宋以降,品鉴收藏上古青铜器的风尚逐渐在文人士大夫阶层中流行起来,伴随着收藏和赏鉴的不断深入,各朝各代的制铜名家将商周青铜器的样式与这一时期新的制铜技术相结合,制作了许多既具仿古意味,又有时代特点的铜器作品。

此件簋式炉形体端庄稳健,外壁以错金银之法装饰,借鉴战国时期青铜器造型,两耳作兽吞把式,耳下悬坠。侈口唇沿,束颈,腹部丰腴微垂,下承高圈足。腹部主体纹饰为饕餮兽面,在承接上古青铜器皿的古拙大雅气势的同时,展现出富贵华丽的时代风貌。整器造型规整,错金一丝不苟,线条流畅细腻,精湛华丽,当属清代仿古创新融合之佳作。

附木质透雕花卉纹炉盖。

Lot.

铜狮子戏球鱼龙纹蒲牢钮钟

年代:清乾隆尺寸:口径:24.8cm高:32.5cm重:g

起拍价RMB:20,

说明:此钟规格适中,但端庄沉稳,敦实厚重,予人磅礴之感。蒲牢钮背向交迭,躬身缠绕,两爪紧扣穹形钟顶,脊背正中钟鼎为悬挂之用,瑞兽瞪目圆睁,如意形大鼻隆起,鬃毛铺展,龙身虬健,脊骨凸起,鳞片毕现,威严而又祥瑞。

钟体为长筒形状,钟裙外侈,近沿处铸海水鱼纹,钟顶部饰盘长纹及云龙纹,天地相映,有“鱼化龙”的吉祥含义。腹部主题饰狮子戏球纹样,狮子憨态可掬,扑耍绣球,其形其姿,栩栩如生。

封建统治者铸造巨型铜钟象征王权,这种钟也叫“朝钟”,“视朝,官出署,必用以集众。”“钟鸣鼎食”就是权势地位的标志。铜钟发音宏亮而悠扬,自佛教传入中国始,铜钟就逐渐成为佛教寺院中不可缺少的法器—佛钟。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写道:“梵宫仙殿,必用以明,谒者之诚,幽起鬼神之敬。”因此,名刹宝寺皆有钟。当暮霭渐合,寺院庙堂钟声回荡,木鱼橐橐,与僧尼颁经声溶为一体。

Lot.

铜饕餮纹狮钮朝冠耳鼎式盖熏

年代:明尺寸:口径:18x13cm高:34cm重:g

起拍价RMB:20,

说明:此炉精铜所铸,显峻拔沉稳之姿。盝顶式炉盖,盖面中央瑞狮蹲坐其上,侧首仰视,额头高隆,如意鼻饱满,火焰形花尾翻卷,前足一腿及地,一爪扶按玲珑绣球,有瑞狮戏球吉祥寓意。

板沿方唇,束直颈饰以龟背锦纹,肩部四角饰披肩如意云头纹,朝冠耳出于肩部,一波三折,耳孔长方,孔周饰以回纹,扁方腹饱满匀称,腹部以旋涡纹作底,满饰精细的仿古饕餮纹,平底承接兽吞把式三弯足,兽首高凸,显得神采奕奕。

整器铸造精良,彰显古青铜鼎彝器雄霸沉稳的气息,以明代习见的瑞狮、朝冠耳、兽足题材融为一体,极为难得。

Lot.

铜八宝缠枝莲纹葵口三足熏炉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年代:明尺寸:高:66cm重:g

起拍价RMB:,

说明:此熏尺寸硕大,形制端庄沉稳,属工艺精湛之品。器分炉鼎、双层炉盖、炉腹四部分组成。

炉身作洗式,葵口板沿,沿边饰回纹,盖沿上压双层炉盖,均透空满饰缠枝莲纹,并间以佛家八宝纹,枝蔓粗韧缠绕,布局繁而有序。炉鼎作桃枝形,其上有瑞果悬挂,蝙蝠趴伏,寓意“福寿连绵”,洗式腹光素无纹,腹下承兽吞把式三足。

熏香的历史在我国由来已久,是古代文人生活中的点缀。最初采用青铜为材料,如汉代的博山炉。《艺文类聚》卷七十引汉刘向《熏炉铭》:“嘉此正器,嶃岩若山;上贯太华;承以铜盘,中有兰绮,朱火青烟。”谢惠连《雪赋》:“燎熏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汉代以后,香炉的材质逐渐丰富起来。宋代出现了瓷制的博山炉,但是它禁不住香粉的烧烤,很快就变成了文人的把玩之物。诸如此类,以后出现的玉质香炉、翡翠香炉等等,也都是一种用来陈设或者把玩的观赏品。与实用器相比,陈设器的价值也许更高。

此件作品整器造型稳重端庄,大气典雅,质地精良,包浆古朴,皮壳熟美,古韵十足,弥足珍贵,同类作品见保利厦门年春拍铜熏,本品与之相较,有过之而无不及。

Lot.

铜“福寿延绵”桃式香薰

年代:清尺寸:高:78cm口径:20cm重:g

起拍价RMB:30,

说明:此件作品以精铜为材雕铸而成,主体作硕大的寿桃,饱满圆润,极为可人;粗韧的桃枝自蒂部向左右迂回,环绕器壁半周,其上浮雕桃叶稀落,叶脉纹理刻画手法老道,老叶苍枝之质感塑造精准到位,天然生趣。周遭的枝干分出枝杈,延伸至炉顶部,饱满精巧的数颗小桃做盖钮,三足及器座亦以自然生长的幼桃、老枝及叶片作为整个熏炉的支点,设计巧妙。

寿桃自古以来便视为长寿之物,常与石榴、佛手组成“三多图”,即“多福、多子、多寿”吉祥图案,在宫廷中被广泛运用。本品形体硕大饱满,制作工艺难度较大,应为寿辰祝贺定制或为进贡的殿堂陈设之物。其内可焚香,试想当年香料点燃,香烟缭绕之中,必是为殿宇增添了一层祥瑞和浮华的色彩。

此件铜“福寿延绵”桃式香薰,将清代铸铜的工艺成就发挥得淋漓尽致,兼之造型纹饰寓意吉祥,诚为同类熏炉中的精绝之作。

Lot.

“边和”款铜缠枝莲纹云龙钮兽足盖熏

款识:“边和”

年代:清中期尺寸:口径:14.1cm高:36.5cm重:g

起拍价RMB:20,

说明:此熏形制端庄,胎体极为厚重,用料颇丰。弧盖透空缠枝花卉纹,云龙捉手,四爪龙自祥云中腾跃而出,杏目圆睁,如意鼻饱满,张口吐舌,鬃发飘舞,显憨态可掬之象。炉身口沿宽平,唇口束颈,腹部扁鼓饱满,线条环匝有力,腹下承接三简化兽足,兽面眼、鼻均以花卉表现,极具特色。腹下铸“边和”楷书阳文方章款。

Lot.

铜饕餮纹兽足鼎式炉

年代:明尺寸:口径:25.8cm高:27.4cm重:g

起拍价RMB:20,

说明:兽面纹鼎式炉造型为仿古青铜器造型,据史料记载,三代古铜器中,鼎的造型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异,商代前期多为圆腹尖足,商代后期和西周早期多圆腹柱足,西周中期鼎亦以圆腹柱足为多,但垂腹较宽,西周晚期,半球形腹带马蹄足。相比较而言,此件明代的铜饕餮纹兽足鼎式炉,应是以西周中期青铜鼎为原型,在明代仿古之风盛行的影响下所作之佳器。

此鼎选上等精铜铸造而成,唇口折沿,颈部略收,腹部圆鼓微垂,分档似袋,腹下呈三柱足,粗壮有力,据地沉稳,口沿上塑冲天方耳一对,其势外撇。腹部通体以云雷纹为地,上腹部饰两两相对的夔龙纹,下腹部兽面纹。整器造型稳重,工艺精湛细腻,纹饰精美,皮壳浑厚,为文房大雅之器。

Lot.

铜饕餮纹提梁卣

年代:明尺寸:口径:10.8cm高:35.5cm重:g

起拍价RMB:10,

说明:拍品提梁卣器体端庄,口沿截面作椭圆形,上置隆盖,以子母口相契合,盖中央设瓜棱钮。微束颈,腹壁圆曲,鼓腹甚明显,下承高圈足外撇。颈两侧设置回纹活络提梁,提梁两端作兽首形。通身以仿古兽面纹及几何纹为饰。

卣为盛酒器,盛行于商代和西周。《诗经·大雅·江汉》中有:“厘尔圭瓒,秬鬯一卣”的诗句,意思是“赐你圭柄玉瓒,香酒一卣”。其中,秬鬯是上古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以香草与黑黍酿制而成的酒,色黄而芳香,是皇家贵族赏赐有功的诸侯和祭祀神灵时用。而“卣”便是盛放秬鬯的酒器,为古盛酒器中最重要的一类。其器型为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或圆或椭或方,或作鸱鸮形,或作虎吃人形等等。西周卣承商代形制而有所变化,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鸟兽形卣,做工精致,通体花纹富丽繁缛,给人以威严庄重之感。

此提梁卣造型仿制规矩,做工考究,深得上古遗风,加以明末清初制器的高超技法,魅力非凡,置之高斋,虽非上古彝器,亦足可清赏。

Lot.

宣德款铜饕餮纹鸟耳出戟觚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年代:明尺寸:口径:25.1cm高:29.8cm重:g

起拍价RMB:无底价

说明:中国的青铜器艺术,经历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千余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铜文化,它不仅直接作用并支配了那一时代,而且也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及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觚应为明仿商周青铜器之典型,胎体厚重,器分三段,广口外撇,肩部微折,肩部铸饰三鸟耳,腹部饱满,三出戟装饰,底承圈足。颈部、腹部、足部均以云雷纹作底,满施兽面纹。底心长方框内“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青铜样式论的代表人物---日本著名学者林巳奈夫先生把商周青铜尊按照器型分为四类,分别为有肩尊、觚形尊、觯形尊以及鸟兽形尊,此尊为觚形尊,器型与觚接近,但极其雄浑,流行于西周早、中期。

Lot.

铜饕餮纹尊

年代:清尺寸:口径:16.4cm高:39.2cm重:g

起拍价RMB:无底价

说明:盘口,束颈,溜肩,长弧腹,至底渐撇,底承圈足。上腹部三出戟,以云雷纹作底,饰饕餮纹三组,兽面宽大,云纹状双角内卷,长双目圆睁,双睛外凸,鼻阔口,面容狰狞,显示出强烈的震慑之感,两侧又巧设夔龙纹。下腹部带状开光内饰两两相对的夔龙纹。

整器造型圆硕端庄,胎体厚重,纹饰局部简洁,饕餮纹的雕刻极为清晰,时代特征鲜明,为厅堂陈设、插花佳器。

Lot.

铜错金银云龙纹“太平有象”婴戏香薰

年代:清乾隆尺寸:高:41.5cm重:g

起拍价RMB:20,

说明:此件作品以精铜为材范铸精雕而成,作六牙宝象背负宝塔而立。大象神态生动,长牙如剑,长鼻后扬,大叶形耳垂搭自然,四肢如柱,步履沉稳,身形雄壮如山,身披璎珞、绾具,显得庄重而华丽。披帛自然下垂,铸刻气势非凡的云龙戏珠纹。头部、股部两童子游戏其上,生动活泼。大象背驮飞檐翘角的宝塔,塔身饰麒麟纹,塔基饰莲瓣纹。整体寓意“太平有象”。

整器工艺精湛复杂,其大气磅礡,可见一斑,所铸宝象神态生动自然,且以错金银工艺装饰,童子喜庆活泼,纹样皆需精密严谨的铸造工艺方可为之。陈设斋室,既是美好装饰,也是祈求“四海升平、吉祥平安”之祥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