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剧能说
如果给当代年轻人不喜欢的行为排个名。
可能会有以下几个上榜。
煽情催泪
矫情的咯噔文学
教科书式的好词好句摘抄
举例说明。
“伴随日升月落与万家灯火,让无畏者以梦为马,四海为家,”
“立于潮头,勇气随风浪沉浮,越过山丘,才能看清生活的底色”
“每一丝风轻云淡的背后,都有人拼尽全力,待光阴化作故事,那些过往的层云似乎都轻飘得不足言说”
很多人看到这些已经摇摇头:生活这么苦,只想看点甜的。于是退出离开。
但我想说,如果此刻离开,你又会错过很多很多。
《风味人间3》又一次回归,论下饭,它从来不会输。但同时也被很多人吐槽。
生于非沿海地区的小剧,对海鲜的印象是——好吃但贵。
就是说,谁能拒绝海鲜的诱惑?
鲍鱼系↓
龙虾↓
鲅鱼系↓
蟹↓
一些海域特有的鱼类↓
螺类↓
虾酱↓
海参↓
当海鲜进餐厅,总会变成“我吃不起的样子”。
但它们走进家庭的时候,和平时桌上普通的菜并无区别。
韭菜海参饺子谁吃过?
家常做法,鲅鱼炖豆腐,感觉也不错,
清炒佛手螺,简简单单一道菜,
鲍鱼炖土豆谁又吃过?
问就是狠狠羡慕沿海地区海岸村生活的人了。
出海的乐趣他们懂。
头巾时尚了解一下,
新鲜肥妹的龙虾螃蟹了解一下,
大海的美味我也想体验。
说起来也奇怪,打开《风味人间3》的小剧原本只想美美下个饭,看着看着眼角不自觉湿了。
很多人吐槽《风味人间》节奏太快,放弃观看。
但这些快节奏里,都是最质朴的风俗人情和简单快乐的生活写照。没了这些“人气”也有没有了生活的意义。
靠海吃海的大部分渔民,水性很好,但他们潜入大海,却不是浏览海洋美景,而是冒着生命危险谋求生计。
有人划着自己的小船,冒着大风大浪出海,只为多捕捞一些,让孩子以后不那么辛苦,
有人为了多挣些钱,在变化莫测的海浪中尽可能多的捕捞,
有人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徒手攀岩,挖价格昂贵的龟足。
很可能一阵海浪,就被拍进了大海,危险系数非常高。
有人面对“近野生海参收购价元”的时候,笑开了花。
除了美食,我看到的是在渔村里生活比较单一的人们,为了讨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每天多潜水几次,在野生海参夏季休眠期来临之前,辛苦两个月,就能赚够全家一年的生活费。
还有一些不想错过的知识点。
提问,鱼露是哪个国家最常用的食材?
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东南亚国家以及日韩吧?
但,你们知道吗?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鱼露酿造技术,咱们在海边生活的渔民们也会。
而中国是酿造鱼露技术的重要源头之一。
鱼露也是福建沿海地区人们饭桌必不可少的一道调味品,
比起美食,《风味人间》更希望通过食物,表达人间百态。
此刻放空心情,问问自己,多久没有静下心来看看我们生活的地方了?多久没有远离城市,体验慢生活了?
渔民家的小孩古灵精怪,是班里的第一名,他能记下所有的地理知识,秒答不同国家的首都。
当节目组问他去过哪里时,他说:一个都没去过,只去过中国,最远就是福建省福州市,离他生活的福建平潭东庠岛不远。
节目组又问他:想长大后做什么职业?
孩子:地理学家。
可能是太久没有听过这么纯粹的愿望了,孩子好学的目光和简单纯粹的愿望,再一次治愈了我。
短暂的一瞬,被带回单纯的童年,远离现实。
城市建设后,海南省也只有很少的地方还保留着传统的渔村生活。
人们居住在船屋上,白天出海捕捞,快乐干饭。
日落,在海边形成独特的风景线。
或许,若干年后,等我们慢慢老去,如此传统的渔村也会消失吧。
娱乐圈持续很久的大地震,那些以“亿”为单位的补交税款,我们普通人似乎对数字变得没有了概念。
电视剧再甜,大部分都是梦一场,醒来还是要面对残酷的现实。
不如多看看现实中真实存在美好,看看那些比可能比我们收入低,却积极面对每一天的他们。
明明没有刻意煽情,为什么不自觉湿了眼眶?
大概是被我们骨子里的淳朴感动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