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小瑞
收到罗小丽主题诗集《诗写敦煌》那天,我很激动,因为一直在等。设计唯美,制作精良,内页清雅,墨香扑鼻。想让诗集拍图有仪式感一些,所以就去找花。没有鲜花,只看到桌上瓶子里插着的干花。拿它当道具陆续拍了很多照片,不满意的全都删了。照片拍完,一束干花也倦了,但枝枝叶叶已有了书香味儿。
我很好奇。一个生在江南、长在江南的温婉女子,她要以怎样的笔触去抒写大西北的粗犷与豪迈?她只是来采风,旅行,并未在这片土地生活过,一种由衷的敬意从心底漫溢开来,大抵是因为她真的热爱吧。
待我边读边悟,匆匆又慢慢,终于找到了答案。她“用江南水乡的颜料”,诗卷的文字描绘、勾勒出了大西北独有的粗犷与豪迈。在她的笔下,沉睡了一千六百多年的壁画全部活了过来。一砖一瓦、一滩一沙皆是风景,凡人仙子皆有诗意。每一幅壁画都是一部活生生的情景剧。读着那些唯美梦幻又无比真实的诗句,我词穷了,本能地冒出一个词,那就是:震撼。
以前觉得全是些沙子、黄土,有啥好看的,至于千里迢迢舟车劳顿跑来看吗?但是读完这本诗集我变了,我对自己生活的土地重新燃起了一腔热爱。她好美,她的黄沙黑风、泥塑彩绘都是诗。
壁画遇见她是幸运,她遇见壁画,则是欢欣雀跃。所以在那些格外炙热、年轻的日子,她骑着骆驼,她喝着杏皮水,她驻足,她流连。她痴,她狂,她写。直到《诗写敦煌》横空出世。世上有一种遇见,是会永驻心间的,永远不会因为空间的分离而真的分离。
读《龟兹舞》,我仿佛看到一群美艳的舞者穿着华丽的服饰,在旋转,跳跃,提臀,扭胯,西域舞蹈的风情万种尽显眼前;读《张议潮出行图》,大气磅礴的文字阵势,彰显祖国大爱;读《反弹琵琶伎乐图》,笙歌呕哑,乐舞的飘逸灵动;读《劳作》,读《弥勒经变之收割》,我仿佛置身于这样的劳动场景,耳旁回响着一曲又一曲田园牧歌,她们劳作,聊天,“眼睛亲吻着眼睛”;读《善事太子树下弹筝图》,我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妙朦胧,初见时的怦然心动,再见时的不尽娇羞一一展现,美轮美奂的诗句写出了世间最美好的爱情;读《撒网捕鱼》《制陶》,踏实劳动,喜悦收获之情从诗行浸入心扉;读《烹饪》,厨房里蒸汽氤氲,热腾腾的食物,热腾腾的女人心,每样食物都想说话、会说话。
她写:“如水,从善如流/如风,游云惊龙/如雷,振耳发聩。”排比句美到窒息,大自然的美,庄重自持。
她写:“一朵红润饱满的莲蕾/一袭绿绫华美的长衫/一副虔诚祈祷的模样/一腔欲言又止的心事。”从外在到内心,收放自如,诗情荡漾。
她写:“执子之手/曾经,亦海誓山盟/现一步一回首两个字,好辛苦。”辛苦的又何止爱情呢?一生一世好长,与子偕老吧,祝福。
她写:“曾经,亦柴米油盐/夫妻相濡以沫/朝朝夕夕的两扇门,互搀扶。”婚姻的真谛,浸入诗行。
她写:“女儿,你可知道/当一天天孕育你生长/母亲身体越来越笨拙/心情却飘飘欲仙/寻得珍宝一样地欢畅。”全天下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吧,壁画也不除外。
她写:“一腔柔情蜜意/蒸汽腾腾/作坊里的爱和诗意/随时随地都热乎乎的。”当食物有了语言,烹饪也是艺术啊。
她写:“愿意,想一件美妙事/等一位可心人。”壁画山水意境悠远,这是人生最幸福的事吧。
她写:“少女,一棵最美花树/楚楚可人/疏影横斜,暗香幽浮/襦裙上的枝叶与花朵/活泼得想跳出来。”哦,我的少女时代有没有穿过这样的襦裙呢?好羡慕壁画上的她啊。
她写:“什么欧美图案经典/什么苏格兰风情/看千年前的敦煌少女/时尚简约元素/已轻松玩转/红格子连衣裙,名副其实的超今冠古/潮流穿越。”读到这里,我的嘴角浮现出一抹笑意。我理工科出身,学的服装设计,原来千年前的敦煌少女就已经这样前卫,惊叹,折服。
她写:“接地气的青花瓷/顺溜溜翻转的泥块/尚存体温和麦香/尚存七月流火/耕耘又收获,年年循环/这珠流璧转的土地/像农人心灵,渐渐厚泽和肥沃。”七月流火,八月未央,耕耘收获,年年循环。这是人生的四季啊。
她写:“爱美的女子都是花痴/所以,种种善解人意的鲜花儿/总是情有独钟/向着她们微笑和盛放。”好喜欢,是的,爱美的女子都是花痴,看见花儿,情不自禁一顿狂拍。想留住它永恒的美,想让它永不凋谢。
她写:“桃之夭夭/莲之清濯/映活满壁风情。”“桃与莲/地砖上也可以开花结果。”敦煌的地砖是幸福的,她为它们赋予了生命力,可以开花结果。
她写:“我好像徜徉其中/风雨兼程/有美美地收获与心甘情愿的迷失。”因为热爱,所以心甘情愿。
她写:“轻抹粉黛,淡扫蛾眉/果粉脸颊樱桃嘴/画师,画我吧/我是一个青春饱满发心供养的美少女。”爱美的少女向画师祈求一幅画像,这是所有美少女共同的愿望吧。
她写:“这乾坤透视的眼,唯佛眼/这呼风唤雨的手,唯佛手/这悲天悯人的情怀,唯佛心。”佛眼,佛手,佛心。皆是诗。千眼千手观音载誉海内外啊!
她写:“花木的精华和密码/动物特有的腥鲜/相互交融提升/粉粉糯糯水中释放。”这是一个洗浴药方,第一次看到药方也可以用诗写出来,新奇呀!
她写:“唐明皇泪眼潸潸/浸透诗行/打湿羽衣霓裳。”唐明皇,杨贵妃,霓裳羽衣,我想起了千古风流华清池。
她写:“浪漫与惊诧,艰辛与无奈,何止浸入诗行。大漠黄沙金子般炫目,戈壁芨芨草激情漫涌,壁画上的动植物,凡人凡间,仙子仙物,斑驳而鲜活,依然血脉流转。有思想,有语言,有体态,有温度,满目情意,时近时远地继续与我交流对话。此刻,为自己的这一份热爱与执着而欣喜——我泪流满面。”
这一段是她写的后记。我习惯性的读书都会先看后记,倾听作者的心声。所有的眼泪与欢笑都凝聚在后记里面。当我看到“杏皮水”这几个字的时候,觉得这个江南女子真了不起,她是真的热爱这片土地。不知道是感动还是惭愧,就是想哭。
至真,至善,至美。
亦人,亦仙,亦般若。
这一字一句,
惊艳了大西北的黄沙大漠,戈壁高原;
惊艳了河西走廊过往寂寥清冷的时光;
惊艳了敦煌石窟满壁诗意的砖瓦草木。
后来才知道,罗小丽老师是湖南永州人。就是那个有着轻灵透彻潇湘水、孤高不羁柳子庙的永州吗?就是那个令抒写《爱莲说》的周敦颐、“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笔墨丹青、诗文酣畅的永州吗?原来是积淀了厚泽文化底蕴的故乡,孕育了她丰沛情感和美丽诗心。
小学在省报发表诗歌;大学和同学一起创办诗社;边忙碌工作边享受文字逸动的点滴乐趣。因为爱,所以爱!厚积而薄发,自然有水到渠成。她如今用《诗写敦煌》为祖国千年的艺术宝库、为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增添了热情洋溢的一笔,也就不足为怪。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磅礴辽远的大西北是我熟悉和热爱的地方,山灵水秀的永州又是怎样一方神圣之境啊?这会儿,我心里对生她养她的那方古老的文化乡土充满了想象与好奇。
有人说,河西走廊有了叶舟先生的《敦煌本纪》相当于渭河平原有了《白鹿原》。那么现在可以说,小说《敦煌本纪》再也不会感到孤独,因为有了罗小丽老师的《诗写敦煌》与之诗意为伴。
近三百首现代诗深入历史场景、深入壁画的人物故事与细节,以单首和组诗相穿插一一抒写近三百幅壁画及彩塑、绢画、屏风画、雕花地砖、敦煌文献、二十多种敦煌古乐器等等,着实令我惊叹。
自此,沧桑的壁画有了归宿,鲜活的现代诗有了灵魂。
“至心至纯地爱诗”,多么珍贵!生活于人间烟火之中,又纯粹于人间烟火之外。
读罢这本诗集,好想说一句: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