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月十五日,是“下元五炁解厄水官大帝”圣诞之日,也是中华民俗中的“下元节”。三官大帝有“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之职。常持诵三官宝诰必可获福无量!水官大帝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太清境。水官大帝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
水官大帝既掌握江河湖海万灵之事,又主旱涝灾害劫数之期,既掌生人,又管亡者,不但能解天灾业满之灵,还能下济幽扃人鬼之道。农历十月十五日下元节,水官大帝圣诞,这是一个道教分外重视的节日。
道经记载,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衷心期望逢此日时所有的善信居士、皈依弟子都能获水官洞阴大帝护持,解除厄运,逢凶化吉!下元五炁解厄水官大帝圣诞之日,持诵三官宝诰,可消灾解厄、功德无量!
道教三元三品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全称“玉真天地水府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宫九府应感天尊”,居阙下三元妙纬宫三元总圣宫,是宝阙下上元覃恩府上元一品九炁赐福天官曜灵元阳大帝紫微帝君总真应见天尊、中元覃宥府中元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洞灵清虚大帝青灵帝君平等应善天尊、下元通济宫下元三品五炁解厄水官金灵洞阴大帝旸谷帝君法流远洽天尊的合称。
三官大帝是历史悠久的中国民间宗教信仰之一,属于道教(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信仰)尊奉的三位尊神。三官大帝,指天官大帝、地官大帝和水官大帝。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仪礼》的《觐礼》篇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不过,按古书所述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权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祀灶。
东汉时,祖天师张道陵创立正一盟威道(天师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书作为道教徒请祷治病的方法。「其一上之天,着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
祖天师张道陵祖师创教以“三官手书”教化教民并传播教法,全真冠巾需奏疏文上达三官大帝,丹成更需三官大帝堪实保奏。《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更有“得道神仙,皆从三官保举,下方生人但持三官宝号,能除厄难,悉皆消灭”。可见,三官大帝信仰不仅由来已久,而且在道教影响深远。
《历代神仙通鉴》云元始天尊:“复飞身到太虚极处,取始阳九气,在九土洞阳,取清虚七气,更于洞阳风泽中,取晨浩五气,总吸入口中,与三焦合于一处。九九之期,觉其中融合贯通,结成灵胎圣体。正当春一月月望之雷,从口中吐出婴孩,相好光明。又于秋一月望日,冬一月望夜,复吐出二子。”
“皆天地莫大之功,为万世君师之法”。后来元始天尊吐气化成“三官大帝”。北魏时,寇谦之改革天师道,将三官与三元相结合。《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四六引《蠡梅集》日:“盖天气主生,地气主成,水气主化,用司于三界。而三时月之望候之。……三元正当三归宫,故曰三官也。”故以农历的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
《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注》卷一《因缘经》:“正月十五上元宫主一品九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于是日,同下人间,校定罪福也;七月十五日中元宫主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于是日同出人间,校戒罪福也;十月十五日,下元宫主三品五炁解厄水官扶桑大帝于是日同到人间,校戒罪福也。”同时,刘宋陆修静还有“三官所执,生、死、苦考自明法曹”之说。
又与“三清境相”结合,《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二《三元品诫经说》:“上元天官隶玉清境,结青、黄、白三气,置上元三宫,其中宫名元阳七宝紫徽宫,总主上真自然玉虚高皇上帝,诸天帝王上圣大神。中元二品地官隶上清境,结元洞混灵之气,凝结黄之清而成,其中宫名洞灵清虚宫,总主五帝五岳诸真人及惜地神仙已得道者。下元三品水官隶太清境,结风泽之气,凝晨浩之精而成,其中宫号扬俗洞泉宫,一曰青华方诸宫,总水帝扬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诸大神及仙箓簿籍。”还和道教元气说结合,《云笈七羲》卷五十六:“夫棍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
三官大帝的诞辰日即为三元日,因此从唐宋以来,三元节都是道教的大庆日子。《道德天尊说下元五炁三品水官解厄宝忏》经言:“天皇氏兴,玉清分化,太初纪岁,年月日时,甲子会逢,是为上元而九炁以胎;地皇氏兴,上清分化,太和纪岁,年月日时,甲子会逢,是号中元而七炁以寓;人皇氏兴,太清分化,太光纪岁,年月日时,甲子会逢,是名下元而五炁以涵;三元之所得名,亦三圣之所托始;嗣是德深万行,因而道贯诸天;威灵恢廓,恩膏普遍,显神通之种种,大利赖以生生;一门鼎膺帝号,同气品列上尊。”
据《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此三位天帝之名及其职掌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并称得道神仙,皆从三官保举;下方生人,但持三官宝号,能除厄难”。
《三元品戒经》称“上元天官隶玉清境,结青黄白三气置上元三宫,……总主上真自然玉虚皇皇上帝、诸天帝王、上圣大神”;“中元二品地官者,隶上清境,结元洞混灵之气,凝极黄之精而成,……总主五帝五岳诸真人,及诸地神仙已得道者”;“下元三品水官隶太清境,结风泽之气,凝晨浩之精而成,……总主水帝汤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诸大神及仙箓簿籍”。
据南北朝所出之《因缘经》等所载,三官大帝的主要职责是于三元日考校人间善恶,给以罪福,曰:“正月十五日,上元宫主一品九气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于是日……同下人间,校定罪福也;七月十五日,中元宫主二品七气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于是日……同出人间,校戒罪福也;十月十五日,下元宫主三品五气解厄水官扶桑大帝,于是日……同到人间,校戒罪福也。”
《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即具述三官大帝分设三宫三府三十六曹以考校世人之事。元代所出之《太上洞神三元妙本福寿真经·开明三景章》曰:“三元帝君职任宰御,巡历考校,凡仙官真人天神地祇,水母三界万灵君臣人物善恶,悉主隶焉。”
参考《真诰》及《道迹灵仙记》北阴酆都设六天宫为治府,“人初死皆先诣纣绝阴天宫中受事,或有先诣名山及泰山江河者,不必便径先诣第一天也。要受事之日,罪考吉凶之目,当来诣此第一天宫耳。太杀天宫主杀鬼,是第二天也,卒死暴亡又经于此也。贤人圣人去世,先经明晨第三天宫受事,祸福吉凶宿命罪害由恬照第四天宫,鬼官北斗君治此中。
鬼官之北斗,非天上之北斗也,鬼官别有北斗君以司生杀耳(后段有补:鬼官北斗君乃是道家七辰北斗之考官耳,此鬼一官又隶九星之精,上属北辰玉君。)。鬼官之太帝者,北帝君也,治第一天宫中,总主诸六天宫。余四天宫,其四明公各在其中。治二天宫辄立一官,六天凡立为三官,三官如今之刑名之职,主诸考谪,常以上属真仙司命兼以总御之也,并统仙府,共司死生之任,大断制皆由仙官。”
旧时各地有三官庙、三官殿、三官堂。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三官生日。清顾铁卿《清嘉录》卷一云:“遇三元日,士庶拈香,骈集于院观之有神像者。郡(指吴郡--引者注)西七子山有三官行宫,释氏奉香火,至日,舆舫络绎,香湖尤盛。归持灯笼,上御“三官大帝”四字,红黑相间,悬于门首,云可解厄。或有人以小杌插香供烛,一步一拜至山者,曰拜香。”
道经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天官赐福
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天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天官赐福。
地官赦罪
地官名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总主五帝五岳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释放幽冥业满之灵。
水官解厄
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太清境。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减厄、解冤释结。
奉祀
天地水三官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为神诞之日,道教徒都进庙烧香奉祀,或建黄箓斋、三元斋等道场,以祈福消灾。
三官的诞辰日即为三元日,因此从唐宋以来,三元节都是道教的大庆日子。唐代三元节由皇帝下敕天下诸州禁屠三日,“令百姓是日停宰杀渔猎”。由于天官被封为赐福紫微大帝,民间遂将其视为“福神”,与禄、寿二神并列。至于三官神的职掌范围,宋明以后又自于三清四御的确立,而有所缩小,一般认为掌管人间祸福、天神转迁、生死轮回诸事,但民间信仰仍然很普遍。明代以来,各地建有许多三官殿、三官堂、三元庵、三官庙等。每逢三元节,人们都要到庙宇祭拜三官,忏悔罪过,祈福免灾。时信仰三官的人都要禁荤食素,称为“三官素”。
清代,三官信仰更为普遍,“天官赐福”的年画、民惜画,多种多样。画中天官,身著大红官服,龙袍玉带。手持如意,五绺虬须,面窖慈祥,一派雍窖华贵的气质。一些图中,天官还慈祥地携带五个童子,五童子手中各捧仙桃、石榴、佛手、春梅和吉庆鲤鱼灯。过去民间每逢新春时,皆贴这种年画,以求天官赐福长寿。
有时天官大帝还被当作财神。清代流行一种“赐福财神”,图中间为天官手执如意端坐元宝之上,金山、银山、花卉、云龙和一个大“福”字陈于上方,聚宝盆、手持“日日生财”旗子的童子位于下方;和合二仙和招财仙官、利市仙官立于两旁。画中充满着福气和财气,表达了人们渴望天官赐福、财神送财的富裕理想生括。
近代,天官又和员外目郎(表官禄)、南极仙翁合称为福、禄、寿三星。旧时农历新年,三星图常挂于堂中,象征“三星在户”,显示多福、多寿、喜庆临门。反映了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括的共同心理。如今“三星”图像和“三星”工艺品喜进千家万户,成了颇受欢迎的装饰品。现在台湾的庙宇中,一般称三官大帝为三界公,据说敬奉的人特别多。
天地水三官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为神诞之日,道教徒都进庙烧香奉祀,或建金箓、黄箓道场,以祈福消灾。
三官大帝如何考校罪福
三官大帝,总九官二十七府、百二十曹,主领鬼、神、人。天地水三官,合为九署,及九海、三河、十二川源之中生死图籍,无渊无底,无极神仙、一切神灵。左主生事,右主死事,有功书左府青簿,有罪书右府黑簿,若罪中涉福,福中涉罪,则不专一曹也。得道奉中宫,有功奏左宫,有罪奏右宫,每到三元八节日,绝灭恶根也。
一、天官大帝:普统上真已得道过去及未得道见在福中,及百姓子男女人灭度生死功过簿录。
据《三元品戒经》记载,上元一品天官,隶玉清境,结青、黄、白三炁,置上元三官。上元三宫,宫统三府,府统四曹,九府共三十六曹,并治元阳之上,太空之中有功德满足、应合仙者,言名紫微宫;有敬信宗奉大法者,言名太极左宫;应死者,言名右宫。天官三宫左右中三府,府统一十二曹,合三十六曹,普治元阳之上太空之中自然之号,普统上真已得道过去及未得道见在福中,及百姓子男女人灭度生死功过簿录。
高皇玉帝、诸天大圣众、十方诸天大神、无极太一、南极上真、妙行真人、诸天日月星宿、纵玑玉衡,无鞅数众,一切尊神,常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一年三过,集校诸天已得道过去及未得道,百姓子男女人灭度生死功过簿录。其日阴阳水火风刀三府考官、三十六曹官属,各条算功过罪恶轻重、年月日限。事事分别青黑二簿,列奏紫微太极左右中三宫。
功德满足,应合仙者,言名紫微宫。有善功敬信,宗奉大法者,言名太极左宫。有积恶不合道,罪应死者,言名太极右宫。紫微宫则书玉名金录仙籍,告下地官削薄,水官除简,三界侍护,不得干犯。如女青文,太极左宫则书青元之录,长生玉历南上之籍,告下水土二官,右别营卫,不得干犯。如女青文,太极右宫则注黑簿,移付长夜九幽之府,告下水土二官,摄录罪魂,付司杀送役。若善恶功过考气未正,皆申三会,须考正又言。
二、地官大帝:普统地上五岳四维八极神仙真人神灵,已得道过去及未得道见在福中,及百姓子男女人灭度生死功过罪福簿籍之事
中元二品地官,隶上清境,结元洞混灵之炁,凝极黄之精而成。中元三宫三府,共统一十四曹,九府合四十二曹,并治山洞空中,言奏善恶,不异上元也。其,中宫名洞灵清虚宫,总主五帝五岳诸真人、及诸地神仙已得道者。其宫皆五亿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亿万重,其中神仙官寮有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众,此皆死者有功德之魂,非自然之炁也。受度得神仙地官之任,各有年限,功满德进,升为天府仙官;功未满者,还生人中。置左、右、中三府,左号耐犯明晨府,右号纣绝阴天府,中号七非恬照府。主考罪福、阴阳、年数,不异上元也。
左宫名南洞阳宫,主地上九土土皇、八极诸灵官及生命录籍,宫数官寮不异清虚宫也。宫置三府,左号连宛曲泉府,右号大煞九幽府,中号罪气咸池府,主考罪福,年数不异左宫。右宫名北酆宫,一号阴天宫,总主地上诸灵官,已得道过去及未得道学者百姓子男女人罪簿死籍。北酆宫置左右中三府。左府号连宛泉曲府,主生,太阳火官考。右府号泰杀九幽府,主死,太阴水官考。中府号罪气咸池府,主生死罪录风刀之考。
中元二品地官三宫左右中三府,府统一十四曹,合四十二曹,并治山洞空玄之中,皆自然之号,普统地上五岳四维八极神仙真人神灵,已得道过去及未得道见在福中,及百姓子男女人灭度生死功过罪福簿籍之事。诸天大圣、十方诸大尊神、妙行真人、南斗北斗、诸天日月星宿、璇玑玉衡、无鞅数众,一切尊神,常以八节之日,下诣清灵洞阳北酆三宫,集校诸地上生死功过罪福簿录。
是其日诸地上五帝、五岳神仙真人、土府四司土帝,及八极诸灵官地只、三界官属、一切神灵,莫不森然齐到。三宫九府,四十二曹考召官属,各主生死青黑二簿,随功过罪福生死灭度,考算年月轻重。事事分别青黑二簿,列言三宫。三宫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率言上天。三宫功过生死簿定,应生者言左宫,应仙者言中宫,应死者言右官。上下相应,功过生死年月日数,毫分无失。若有考气未正,皆申三会,须考正又言也。
三、水官大帝:统三河四海九江水府、淮济四渎水帝神王、河伯诸大圣,水中一切神灵,已得道过去及未得道者、百姓子男女人功过罪福简籍之事,及死者长徒作役,水府万灵鱼龙鲸鲵精物大小劫会之期
下元三品水官,隶太清境,结风泽之炁,凝晨浩之精而成。下元三宫,宫统三府;九府合四十二曹,三府共一十四曹,并治九室,总统八海四渎水帝神王、水中一切灵祇。其,中宫号旸谷洞源宫,一曰青华方诸宫,总主水帝汤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诸大神及仙箓簿籍,宫数官寮与中元同也,官寮亦是有功德之魂补之。宫置三府,左府号青元灵泉府,右号九泉寒夜府,中号朔单青灵府,主考年限罪福,不异中元。
左宫名清泠宫,生水中万精、鲛龙鲸鲵,又会水母龙门,度数之期,及人命箓籍生死功过,炁是风泽金刚之炁,官寮宫数不异中宫。右宫置三府,左号灵劫府,右号长夜府,中号灵宝劫刃府,主考罪福,亦如中宫也。总主水中精魂百鬼万灵,无是风泽梵行之炁,宫数官寮亦同中元也。右名酆都宫,置三府,左号开度劫量府,中号通灵大劫府,右号泉曲鬼神府,主考罪福,亦同中元也。
下元三品水官三宫左右中三府,府统一十四曹,合四十二曹,并治九江洞室,皆自然之号,并统三河四海九江水府、淮济四渎水帝神王、河伯诸大圣,水中一切神灵,已得道过去及未得道者、百姓子男女人功过罪福简籍之事,及死者长徒作役,水府万灵鱼龙鲸鲵精物大小劫会之期。
诸天大圣、妙行真人、日月星宿、璇玑玉衡,及地上五岳神仙真人玉女、三官僚属,一切尊神,常以太岁、甲子、庚申之日,下诣旸谷清泠北酆都,三宫,集校九江四海三河淮济生死简录,死魂长夜谪役年限,水府神灵大小劫会之事。
是其日,诸水府一切神灵,莫不森然齐到,三宫九府四十二曹考召官属,各操生死青黑二簿,死魂谪役长源年限,大小劫会水中万灵之事,分别青黑二簿,列言三宫。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率言上天三宫功过罪福生死简簿。应生者言左宫,应仙者言中宫,应死者言右宫。谪役长徒,大小劫会水中万灵之事,随所由列言,上下相应。若有考气未正者,皆申三会,须考正又言之。
可见,三官大帝是元始天尊运用天地间的阴阳此消彼长,调伏天地水炁,为众生赐福赦罪解厄的慈悲象征。在道教信仰中,祂们不仅仅是普遍尊奉的神祇,更是道教天地水三界的象征。天地水三官九宫九府一百二十曹。三品相承,生死罪福,功过深重,责役考对,年月日限,无有差错。其学仙善功,行恶罪报,各随所属考官,悉书之焉。天地水三官,各各别置宫府曹署,亦无限数,皆是支流别号,禁察司罚之官,纠诸功过罪恶之人,列言正曹。
人身中亦有三宫六府百二十关节,三万六千神。人身行恶,身神亦奏之三官。人身行善,则度其仙名。生死罪福,莫不先由身神,影响相应,在乎自然也。人禀气而生,气结成神,人能养气,神则长在,内思守真,真不离身。有得太玄延生之符,三万六千神则结气而见形,共举人身,白日登天,驰骋云驾,升入虚空。丧精失气,万神奔落,神游气散,空尸形亡也。
三元三品三官大帝总诰
志心皈命礼。唯三圣人。乃壹太极。普受浩劫家之命。鼎膺无量品之褒。紫微清虚洞阴。总领功过。赐福赦罪解厄。溥济存亡。道冠诸天。恩覃三界。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宫九府感应天尊。
(赞)三元拥护。万圣同明。赦罪解厄。消灾障功。德广无边。福寿增延。赐福降吉祥。三官赦罪天尊。
上元九炁赐福天官曜灵元阳大帝紫微帝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玄都元阳紫微宫中。部三十六曹。偕九千万众。考较大千世界之内。录籍十方国土之中。福被万灵。主众生善恶之籍。恩覃三界。致诸仙升降之私。除无妄之灾。解释宿殃。脱生死之趣。救拔幽苦。群生是赖。蠢动咸康。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上元九炁赐福天官。曜灵元阳大帝紫微帝君。
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灵青虚大帝青灵帝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青灵洞阳。北都宫中。部四十二曹。偕九千万众。主管三界十方九地。掌握五岳八极四维。吐纳阴阳。核男女善恶青黑之籍。慈育天地。考众生录籍祸福之名。法源浩大而能离九幽。浩劫垂光而能消万罪。群生父母。存没沾恩。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灵青虚大帝。青灵帝君
下元五炁解厄水官金灵洞阴大帝旸谷帝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旸谷洞元。青灵宫中。部四十二曹。偕九千万众。掌管江河水帝万灵之事。水灾大会。劫数之期。正壹法王。掌长夜死魂鬼神之籍。无为教主。录众生功过罪福之由。上解天灾。度业满之灵。下济幽扃。分人鬼之道。存亡俱泰。力济无穷。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下元五炁解厄水官。金灵洞阴大帝。旸谷帝君。
三炁火官炎帝真君洞阳大帝宝诰
志心皈命礼。干元四品。考较火官。运扶干健。德合离明。居太阳丹天之中。统左府注生之籍。盛德在火。炎帝持衡。功参佐于三元。气运行于四月。驾赤龙而行南陆。照明荧惑之宫。烛朱陵而显丹台。焕赫文昌之运。辉辉朗耀。炳炳照临。大悲大愿。大圣大慈。赤皇上品。三炁火官。炎帝真君。洞阳大帝。南丹纪寿天尊。
《太上灵宝下元水官消愆灭罪忏》
尔时,元始天尊於金灵洞阴之馆,演说法教。时有真人,号曰明罗,越班前进,上白元始天尊,臣宿缘流庆,获侍尊颜,然大小九六之灾,未蒙阐教,敢赖宣谕。
天尊告曰:四时迁谢,阴阳律吕,运动皆委於天地水三官。至於四海三河、溪涧川源、池塘湖堰、渚穴流泉、水类鱼龙、鼋鼉龟鳖等湿居之类,并年岁丰歉,人民休咎,悉付下元水官校定。吾昔於上皇元年,与五老上帝、阴阳二宫上真、五星七元、二十八宿、九州社令,於三天境内,配定分野,分别善恶。
八卦九宫,皆有泉流。今观此世界,福瑞希降,民多流亡,分野水旱,兵戈交战,五谷不熟,皆是凡愚积恶所及。天尊於是放大威光普照十方国土,乃召诸天神仙圣众、山川潭洞灵祇、四海龙王,云奔雨骤,雷电震响,雨泽霶。苏此一国,穷民悉离忧苦。是时道俗男女,莫不欣喜,仰荷洪恩,逊谢不逮,赞叹无穷。
天尊复谓,下元水官、水府真人。一切众生,生死因缘,无有间歇。父母怀耽,乳哺养育,渐至长成,乃能分别,即滞爱欲。罪根深重,报对罪福。念念成非,尘劫结习。久在身中,从劫至劫,不能出离,不值圣贤,难可解脱。久染六情,恩爱三毒。贪嗔愚痴,嫉妬贤能。一切罪犯,并愿消除。须至投诚恳切,归命大道,下元一百二十天尊,洗雪身中一切罪业。若不得师为其演说经典,无由晓悟。若今日师尊,示我经法,度脱罪犯,出离沈滞。由师之恩,入於正道。普劝众生,早回觉悟。
人各恭敬
至心朝礼,下元水官尊神。
至心朝礼,真皇洞神天尊。
至心朝礼,积功成圣天尊。
至心朝礼,凝神照境天尊。
至心朝礼,和神利物天尊。
至心朝礼,总监众灵天尊。
至心朝礼,幽照无极天尊。
至心朝礼,好解罗网天尊。
至心朝礼,朱景洞照天尊。
至心朝礼,万行圆满天尊。
至心朝礼,大乘空慧天尊。
至心朝礼,还功报德天尊。
至心朝礼,隐迹全道天尊。
至心朝礼,法体缘成天尊。
至心朝礼,紫霞浮盖天尊。
至心朝礼,法云流润三尊。
至心朝礼,蒇扬妙化天尊。
至心朝礼,玄智远照天尊。
至心朝礼,尊妙无双天尊。
至心朝礼,行圆虚界天尊。
至心朝礼,玉京垂慧天尊。
至心朝礼,保度应运天尊。
至心朝礼,太微光范天尊。
至心朝礼,真相具足天尊。
至心朝礼,导世无为天尊。
至心朝礼,法缘常济天尊。
至心朝礼,永证道源天尊。
至心朝礼,常转真戒天尊。
至心朝礼,冲和净乐天尊。
至心朝礼,玄隐无为天尊。
至心朝礼,幽源不测天尊。
至心朝礼,默念无为天尊。
至心朝礼,留教广度天尊。
至心朝礼,救度八难天尊。
至心朝礼,飞升金阙天尊。
至心朝礼,游宴玉京天尊。
至心朝礼,游行太空天尊。
至心朝礼,离合自然天尊。
至心朝礼,本在空洞天尊。
至心朝礼,徧体虚空天尊。
至心朝礼,摄迹归本天尊。
至心朝礼,十回度人天尊。
至心朝礼,营卫神文天尊。
至心朝礼,随机开悟天尊。
至心朝礼,断除邪障天尊。
至心朝礼,圣槩无穷天尊。
至心朝礼,开化玄宗天尊。
至心朝礼,百宝圣严天尊。
至心朝礼,广布神化天尊。
至心朝礼,妙力广王天尊。
至心朝礼,总朝上帝天尊。
至心朝礼,功能上善天尊。
至心朝礼,云华见相天尊。
至心朝礼,凝寂金阙天尊。
至心朝礼,杳冥神化天尊。
至心朝礼,住七宝林天尊。
至心朝礼,通幽至理天尊。
至心朝礼,精勤进业天尊。
至心朝礼,真珠海润天尊。
至心朝礼,远离强名天尊。
至心朝礼,随意会乐天尊。
至心朝礼,玉光流润天尊。
至心朝礼,灵变光明天尊。
至心朝礼,最上妙行天尊。
至心朝礼,清净智海天尊。
至心朝礼,德大无量天尊。
至心朝礼,凝安智慧天尊。
至心朝礼,功业无过天尊。
至心朝礼,宝羽琼林天尊。
至心朝礼,周应无极天尊。
至心朝礼,广大圆满天尊。
至心朝礼,哀悲众苦天尊。
至心朝礼,愍空法藏天尊。
至心朝礼,愍一切类天尊。
至心朝礼,流传宝经天尊。
至心朝礼,无碍慧生天尊。
至心朝礼,玉清金相天尊。
至心朝礼,无滞着相天尊。
至心朝礼,寂妙上成天尊。
至心朝礼,洞明世界天尊。
至心朝礼,好生度命天尊。
至心朝礼,无方化度天尊。
至心朝礼,龙德变化天尊。
至心朝礼,常慈爱怜天尊。
至心朝礼,救度万品天尊。
至心朝礼,应变无量天尊。
至心朝礼,弘慈大量天尊。
至心朝礼,周行救苦天尊。
至心朝礼,梵化修功天尊。
至心朝礼,洞鉴无碍天尊。
至心朝礼,赴难垂恩天尊。
至心朝礼,日月光曜天尊。
至心朝礼,六通四达天尊。
至心朝礼,万愿克成天尊。
至心朝礼,应生转世天尊。
至心朝橙,演法垂文天尊。
至心朝礼,凝常欢乐天尊。
至心朝礼,普垂妙泽天尊。
至心朝礼,体道安静天尊。
至心朝礼,无量道眼天尊。
至心朝礼,常施法润天尊。
至心朝礼,逍遥十善天尊。
至心朝礼,化度无量天尊。
至心朝礼,万川还源天尊。
至心朝礼,演法度人天尊。
至心朝礼,龙兴应变天尊。
至心朝礼,超越三界天尊。
至心朝礼,大施利济天尊。
至心朝礼,清微至德天尊。
至心朝礼,常住护世天尊。
至心朝礼,转灭障难天尊。
至心朝礼,紫极元皇天尊。
至心朝礼,圆通自在天尊。
至心朝礼,善诱愚迷天尊。
至心朝礼,五劫轮转天尊。
至心朝礼,讲道静真天尊。
至心朝礼,宛味希夷天尊。
至心朝礼,永出生死天尊。
至心朝礼,法泽流布天尊。
至心朝礼,洞照冥空天尊。
至心朝礼,水府河海一切圣众。
即日至心归神,归身归命,太上无极大道下元一百二十应感天尊无极圣众。重念某自从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恐积所犯,杀害贤良,元逆丑恶,非人所行,淫色盗窃,败人成功,离人骨肉,夺人所崇,为子不孝,为臣不忠,悖逆君主,攻伐师宗,上不敬天地,下不敬鬼神,訾毁大道,亵慢灵文,口是心非,扬己嫉能,轻慢四大,触秽三光,恶口两舌,谗击善人。种种罪咎,无量无边,躬对道前,尽诚忏悔。伏愿下元众圣、察命童子、善恶功曹、十直神仙,录其罪目,改作斋功,上奏天曹。当令某所忏罪愆。随念消除,悉皆解脱。九玄七祖,遽至上生;一切有情,同登道岸。至心稽首礼,无上虚皇正真三宝。
太上灵宝下元水官消愆灭罪忏下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