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红楼梦》的时候顾影自怜,杞人忧天,常常将红楼女儿的悲情代入到自身,一时竟然难以缓过神儿来,十二钗判词和万人同悲的凄惨命运和遭遇让我对红楼文学迷恋到无法自拔,悲人所悲,喜人所熹。
如果要讲红楼里面一个不常出现在众人视野的人物的话,我一定要说一说巧姐,也就是王熙凤和贾琏唯一的女儿。巧姐最后在贾家落魄时,虎口脱险,逃过一劫,最后被刘姥姥救出胭脂醉柳之地,那她最后真的嫁给刘姥姥的孙子板儿了吗?
要说整部红楼里面年龄最小的几个人,无非巧姐、贾兰和板儿这三个人了,巧姐尚在咿呀学语时就已经和板儿有擦肩而过的缘分,那时刘姥姥因生计问题前来投奔远亲王家,进入贾府就和巧姐日和的姻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那时直接出场的人物是巧姐的妈妈王熙凤,与板儿的奶奶刘姥姥直接接触。头次进贾府刘姥姥收获颇丰,所以来年到贾府报恩,带来乡下新鲜果蔬送给贾府,一时有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的故事,这次刘姥姥进府和贾府最尊贵的老太太有了交集,因此整个大观园上上下下的人都对刘姥姥照顾有加。这位乡下质朴却拥有大智慧的老婆婆凭借双商赢得大家的喜欢,临走又收获了钱财和乡下人见不到的稀罕物件。刘姥姥心里感激不尽。
在最后离开贾府的关头,王熙凤叫刘姥姥给自己女儿起名字,原因是巧姐是农历七月初七出生,封建迷信觉得这一天出生避讳太多,因此在起名字上大有讲究,希望可以冲邪。王熙凤觉得刘姥姥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因此希望用她了解的丰富知识来帮他解决难题,好让自己唯一的女儿健康成长。刘姥姥大讲一番邪祟知识,想以邪辟邪,以毒攻毒,就叫巧姐,自此便有了“巧哥儿”、“巧姐”的名字称呼。想来在贾府破败后巧姐被刘姥姥所救,结局算好,也应该应了这个名字逢凶化吉的意思。
说到这里好像巧姐这个人和刘姥姥有着不一样的缘分,最后是不是真的做了自己的孙媳妇呢?我们来看巧姐的判词和书中描述。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可以得出巧姐最后被刘姥姥所救。书中这样写:“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丫环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给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给他才罢。伏线千里。那板儿因玩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见这个柚子又香又圆,柚子,即今香团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后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岂独为刘姥姥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巧姐和板儿在这里就有隐约的红线,只是比较隐晦,需要大家认真思考。
红楼梦里王熙凤这个响当当的人物,管理能力出众,就算是男子也未见得会比得上凤辣子,凤姐一生精明强干,但也做了比较狠毒的事情,用书中的话来说,她没有积攒下阴德(即修来后世和后辈的福分),但她做了一生里面响当当的一件好事,那就是对刘姥姥有恩,因此这个福分回报在自己女儿巧姐身上。当贾府上下所有人都分崩离析,命运凄惨之时,巧姐是整部书里面下场比较好的女性人物了。嫁给板儿对于巧姐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平淡知足的幸福?比起童年时期富贵奢华的生活来说,女儿之身有一个好的归宿也是让人欣慰的,读者感叹,我们唏嘘,真是一场红楼一场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