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学佛人比什么比谁去的寺院多,论谁的师父名
TUhjnbcbe - 2020/12/8 1:12:00
白癜风的症状和治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41921.html
学佛时间越久,读诵的经文越多,成就会越大吗?有个名气大的高僧大德做师父,修行就会越顺利吗?我们在学佛修行过程中,由于种种习气和业障,我们的贪、嗔、痴、慢、疑之心总会产生种种的虚荣心,看看你都“占”了几条:

、放下诵读经文的多少

很多人在学佛的过程中,喜欢把学佛时间的长短,以及念诵经文的多少,当成是自己炫耀的资本。觉得修行的时间长,资历老;懂得的佛教经典多,则修行的成就就会比别人大。事实上,修行好与坏的标准,不是以学佛时间的长短来判定的,也不在于所知佛学理论的多寡。而在于我们能否将学过的佛法,应用在日常生活里面,能否运用佛法很好地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矛盾、烦恼,改变我们的习气。从容地面对生命中的逆境、违缘,能否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等等。佛法的智慧是帮助我们减少习气、解决烦恼的,无论修行的时间是长是短。如果我们通过学佛修行,逐渐地把自己心里的贪欲、嗔恨、嫉妒、傲慢等等脏东西清理出去,让心变得更清净,烦恼习气越来越少,则说明,我们修行有所成就。2、放下自以为是的修行经验

学佛修行很容易产生我执,总觉得自己是对的,接受不了别人的意见和见解,而去否定别人修行的方法和道路。同时,还喜欢用自己的经验去教导别人,生出我慢之心。事实上,可能你学佛的道路是正确的,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修行是自己的事情,而且成就佛道的方法,如恒河沙的数量一样多。佛陀也曾留下八万四千法门,你所体悟的,你修行所得的经验,对于别人来说未必就是适合的。同样地,你走过的道路,别人未必,一定要走。就算是同样的路,因为走的人不同,感受也会不一样。所以,不要急于去否定别人,证明自己。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去引导别人,根据自己的根性,找到适合自己修行的道路。3、放下让别人认可的心

学佛修行是自己的事情,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但是很多学佛人在修行的过程中,会执着于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夸奖,比如常常会向别人炫耀,今天又读了许多的经书,念了多少声佛号,拜了多少尊菩萨等等。一旦得到一句肯定或者夸奖的话,就会欢呼雀跃;反之,则情绪低迷失落,觉得自己所做的没有意义和价值。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一生建寺度僧,对佛教在中国的普及做过很大的贡献。有一次,达摩祖师从印度来到中国,梁武帝一见到达摩,就迫不及待地想在达摩面前表现一下,让这位高僧认可并夸奖一下自己,于是问道:“我一直致力于建寺、造塔、写经、度僧、造像等,做了这么多好事,有多少功德?“如果是一个阿谀奉承人可能会说“陛下功德无量啊!可是梁武帝面对着的是达摩,于是达摩不紧不慢地回答:“没有功德。”梁武帝听后非常的生气,但也错失了与达摩祖师结缘的机会。修行之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学佛修行,积德行善,都是为了自己能够解脱烦恼,得大自在,并不是为了别人而做。所以,不要执着于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事事都想让别人认可,凡事直心而行,精进努力,随缘自在。4、放下与高僧大德结缘的“资本”

佛法有三大语系,三藏十二部典籍,八万四千法门,想找到与自己根机相应的法门绝非易事。所以我们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必须要依止一位老师,做为我们修行路上的指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善知识。依止一位善知识,也是引导我们入佛法之门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很多学佛人把依止善知识当成是一种另类的“追星”。拜佛一定要去名山、名寺,家中挂满了与高僧大德的合影,以找到一位高僧大德作为师父为荣,逢人便炫耀:“我的师父是XX大德,可厉害了”,“XX法师跟我关系可好了”,“今天又见到了XX法师”等等,这已经背离了依止善知识的本意。高僧大德的智慧和成就,并不代表你自己的境界,如果自己不认真修行,再多的光环仍是自欺欺人。我们在依止善知识,选择师父的时候,不要以貌取人,更不要以名取人,要依法不依人,必须要选择真正的善知识,作为我们修行的引路人。我们依止善知识,最主要的是依止他所具有的品质,他的大悲心与智慧。同时依止善知识,与善知识结了善缘,还应如理如法,而不要把善知识当成精神上、情感上的依靠,有麻烦了就让善知识帮忙,甚至作为烦恼倾述的对象。亲近善知识,并非搞个人崇拜或建立私交,最重要的还是要以清净心、恭敬心,跟着师父修学佛法,听闻正法。过去祖师说:“但自勤劳解垢衣,不敢向人夸精进”释义:我自己去除里面的脏东西,怎么敢跟你们说我很精进呢?修行只不过是把自己里面的脏东西去掉啊!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平台仅作公益性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

●法明寺义工——无我利他佛子行●成佛做祖得真干:勿只看见祖师开悟,没看见祖师行持●佛说: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这种福德永不会耗尽!●年南山法明寺第一次皈依法会圆满结束,法会现场集锦●真修行者与佛油子的区别●为什么说修习十善业,可成就一切功德利益?●庚子年二月廿一,恭迎普贤菩萨圣诞日!●恭迎观世音菩萨圣诞日

愿将观音甘露水,涤尽娑婆世上尘!●佛陀总说“人身难得”,到底有多难得?●虽然天天宅在家,我们还可以做这些!●野生动物的疾病,为何频频出现在人类社会中?●倡议!面对疫情多自省,当下正是修行时●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阿弥陀佛圣诞暨佛七法会圆满

一声佛号一声心声声趣入大光明●一句佛名一宝莲,声声流出自心田——法明寺佛七掠影●诵一部《金刚经》,祈愿智慧增长、福德具足!●界诠法师:未受戒可以看(学)菩萨戒本吗?半月诵戒时,未受戒者能旁听吗?●佛弟子们都会问的27个问题●在寺院做义工真的没有“报酬”吗?●别小看拜佛,简单的礼拜竟然有这么多好处?●出家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义玄法师

寺院义工是实践自己学习佛法,知行合一的菩萨行者●不护持寺院等同谤僧!有人阻止别人去寺院罪过可想而知--梦参老和尚●如来佛和释迦牟尼是一个人吗?佛教十问,值得收藏●皈依了以后,还能不能够喝酒、吃肉?●师父,你为什么没有胡子?●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佛教高人●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庄严殊胜

南山法明寺观音菩萨出家日祝圣法会圆满●南山法明寺隆重举行三皈依法会

让我们一起走上新的起点,心的归途●在家人称呼出家人不能直呼“某某师”,不管是沙弥还是比丘,都应当恭敬地称呼“某某师父”、“某某法师”!●24种动物在佛经中的神秘寓意,这些你知道吗?●历代最精彩的30首禅诗佛偈,值得一读再读!●佛教经典对预测算命的观点●法明寺佛讯

中秋慰问送温暖,浓浓关怀暖人心!●年乌鲁木齐市佛教协会己亥年传授在家居士五戒、菩萨戒法会圆满●

法明寺地藏法会最后一日——大回向●您在朋友圈积福还是造恶?●世上所有的福气,都是你积攒的善良和努力●世界读书日

佛教必读的十大经典佛经●人的命运真的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刚信佛,挫折逆境全来了,是什么原因?●静心抄经,可对抗世间的浮躁●烦恼、迷茫、懈怠?去这三个地方走走,全都想通了!●佛经里的这些经典语录,哪一句最能打动你?●虚云老和尚:持戒的人,龙天拥护,魔王敬畏;破戒的人,*言大贼,扫其…●醍醐灌顶!梦参长老30句法语开示●佛陀为何拒绝回答十个问题?●十种业和十种方法,重新决定相貌的美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佛人比什么比谁去的寺院多,论谁的师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