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五举行放生祈福。通过提倡科学放生,践行佛教慈悲平等、普渡众生的精神,引导人心向善,树立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共同祈愿正法久住,众生离苦得乐、早成佛道。
本月放生祈福将于11月26日(周四)在九华山大佛前举行,欢迎各位信众参加。
虚云老和尚
戒杀放生种善因
虚云老和尚在修行过程,经常向弟子们讲说戒杀放生的内涵和意义,劝人戒杀放生种善因。他开示弟子说:
我们要勇猛精进,要内外兼修。内修,即是单单的参一句“念佛是谁”的话头,或念一句“阿弥陀佛”,不起贪嗔痴恚种种其他念头,使真如法性得以透露。外修,即是戒杀放生,将十恶转为十善,不要一天到晚酒肉熏天,造无边的罪业。近来世界人民遭难,杀劫之重,皆是果报所遭。每每劝世人要戒杀放生、吃斋念佛者,也就是要大家免遭因果轮回之报。诸位须当信奉,种植善因,成就佛果。
虚云老和尚认为,佛子修行要内外兼修,才能达到理想的修学效果。内修,即参话头、念佛,息灭贪嗔痴等邪念。外修,就是广修十善,尤其是要受持不杀生戒,积极放生护生。不仅要放生,不要主动不吃肉。因为食肉者虽然没有直接杀生,但因你食肉会使捕杀禽兽之人造作杀业,属于间接的杀生。因而,吃肉即是杀生,会造作无边罪业。
虚云老和尚还指出,当时世界人民多灾多难,很多人被无辜杀害,这都是过去世杀业的果报。为了避免将来遭受苦报,虚云老和尚常常劝诫世人要戒杀放生,吃斋念佛。今生种下善因,将来就会成就佛果。
虚云老和尚在传授居士五戒的开示中,详细解说了受持不杀生戒的意义。他说:
若别释五戒义者,第一戒杀,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况学佛之人,岂肯蒙其杀念而招苦果?是故佛之弟子,若欲行仁,首持戒杀,戒杀若持,轮回自息。杀业之始,无非以强凌弱,或贪图口腹,或因财害命,故有人杀人、畜杀畜等,都属于嗔杀、慢杀。若贪口腹而杀者,是属痴杀。然将它肉以补己身,岂君子之所忍为哉!
佛弟子受持不杀生戒,就不会造杀生之业,就可以免受轮回之苦。但凡杀生的初衷,无非是以强凌弱,或贪图口腹之欲,或者谋财害命。若是人杀人、畜生杀畜生,属于嗔杀、慢杀。若是贪图口腹而杀生,属于痴杀。
虚云老和尚指出,若人造杀业,将来要偿还杀业之报。他引述《楞严经》云: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相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
人吃羊肉,羊因被杀偿还了杀业之罪,来生投生为人。人因杀羊造了杀业,来世投生为羊,又被宰杀。如此循环往复,杀业不止,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无有穷尽。若欲阻止生死循环,当持不杀生戒。
虚云老和尚在五戒开示中,还举例讲述了杀人、杀畜生都应偿命的因缘果报。
佛陀住世时,琉璃王诛杀释迦种姓的人。释迦族人被琉璃王诛杀时,佛陀头痛难忍。佛陀之所以头痛,是因为琉璃王过去世为大鱼,释迦族是食鱼肉之族群,佛陀当时为一小童子,曾用棍子敲击鱼头三下,所以今生感到头痛。因为释迦族食大鱼肉,因而被琉璃王诛灭。由此看来,因果相报,令人怖畏。
虚云老和尚说,诸佛慈悲不只是对人类,而且涉及蚊蝇等生灵。佛法平等,无有高下,在诸佛看来,大地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都能成佛。如此看来,若杀食众生,就等于杀佛。他又举例《梵网经》云: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
六道众生皆是我之父母,若杀食众生,无异于杀害自己的父母。由于世间众生无知,相互食啖,因而佛陀制戒不得伤害生命,并且蠢动含灵,皆有佛性,昆虫之类,尚且不得残害,何况同类相残。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未来必定成佛,既是过去父母,亦为未来诸佛,岂敢伤之?
虚云老和尚指出
凡愚俗子,但求自利,不顾人道之伤残,为了求斗争的胜利,便有了水陆空中的杀生之具。人心日益险恶,世道愈入漩涡,相杀相诛,何时得了!若不图挽救,竟成苦海。凡关世道人心者,莫不疾首痛心,力求和平,挽救人心,使归正轨。重仁慈不重武力,勿贪口腹,见义忘利,则杀心不起;杀机若息,劫运潜消矣!
虚云老和尚在五戒开示中又说,现代人罔顾因果,殊不知因果如影随形,如响应声,若能深信因果,人心自然而善,纵遇顺逆之境,必无喜忧。应当知道,我们现世所受,或所遭遇的刀兵水火劫贼等事,都是由自己往昔造作所致。如果在战乱时,举世不宁,有人能免除各种灾难,都是由于他们往昔没有深重杀业。其中有遇难之人,也是其个人别业所感。当知道因果之理,不可思议。如果我们相信此理,杀心自然息灭。如果世人都能受持不杀生戒,则一切杀具都无用处了。佛陀制戒将戒杀置于首位,无非欲令人人慈仁愍物,拔自他之苦,同证真常而已。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