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庐作品
“梅花瘦如诗”。古人画梅花贵瘦鄙肥,如果臃肿,梅花的高洁素雅和清姿逸韵就没了。
个庐摄影
古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其诗平平,其意平平,完全一句大白话却流传至今。由此可证——平凡见真奇!
个庐摄影
“云在青天水在瓶”是佛家语。万事万物各有其存在的道理和空间。但每个人要认准自己的生存空间、把握自己的行为准则却实属不易……
个庐摄影
“赵之谦画墨梅朱竹有句云,“打破圈圈,就是这个”,堪称妙题!观之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各层面,若能如此,成大欢喜。
个庐摄影
苏辙“朱栏月明时,清香为谁发”是问荷,陆龟蒙“莫引西风动,红衣不耐秋”是惜荷,林景熙“无风清气自相吹”则是赞荷。
个庐摄影
通常,人们乐山乐水,高兴的是“空山鸟语”,是“蝉躁林愈静,鸟鸣时更幽”。而王安石偏说“一鸟不鸣山更幽”,这就是仁智之见,情因心生。
个庐摄影
南宋诗人陈亮说自己“入时太浅,背时太远”,如果他搞艺术,特别是画画,这未必不是好事。后人形容龚贤的画是“桥头没个人来看,留取时光在画图”,结果半干先生成为一代宗师。看来,艺术是需要一点慎独和孤傲的。
个庐作品
人在夹缝中生存,要耕好自己的心田,就要保持灵台空明,“心静自然少忧烦”,心情好,什么都好。
个庐作品
书画之道的灵*源于作者的气质和胸襟魄力,这可从其款识看出。如赵之谦《梅竹图》中“打破圈圈,就是这个”,张大千的“识得梅花是国*”,吴昌硕的“梅花寿者相”以及他《佛手》中的“十指参成香色味,一拳打破去来今”,无一不体现其学养和魄力。
个庐作品
清纯来自天然,妩媚源于娇羞。如此则风情万种,叫人神思遐想、意乱情迷。白居易诗云:“千呼万唤始出来,尤抱琵琶半遮面”,一个“遮”字,伊人情致风韵活脱可见,甚至香风习习可嗅!余画荷每每遮掩其花,乃缘于此。
个庐艺术空间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年1月4日于成都
刘德扬男,字了壬,号个庐。
成都画院专职画家
国家一级美术师
四川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
四川中国画学会理事
成都市工笔画研究会副会长
成都诗婢家画院院长
………………………………………………………………
朋友,如果您觉得读了上文还兴尤未尽,那么,由衷欢迎查看往期图文:
个庐随笔/欲罢不能
个庐随笔/色授*与
个庐随笔/信笔涂鸦
个庐随笔/耍雀雀
个庐随笔/汉字精神与中国书法之美
个庐随笔/摄*?钩魄
个庐随笔第42期/与《艺术市场》对话
个庐随笔第43期/传递·继承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