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化家庭是要多做家人需要的事~向《金刚经》问道(六十一)好,我们看《金刚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什么是住色布施?我们看到一个相,比如说人层层肢解他,看到这个相,他心里生嗔恨。然后语言还说供养,还说布施,这是假布施。不住色,心中就没有嗔恨,不住人好坏脸,心中就没有,没有嗔恨的当下就是布施。最大的布施是清净无染的心。这个要跟我们的常识区别开,我们普通人认为的布施,就是拿个有形有相的东西:一个苹果,一个梨给你,这就叫布施。佛教讲的最高的布施是清净心布施。所以佛教讲在诸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就是得到清净的心,这是第一大供养。但是也不是说你证得清净心后,从此以后一毛不拔。然后见到人,人都快渴死了,水也不倒,我清净心供养给你。人家乞丐来,快冻死了,我清净心供养给你。他不要清净,此刻他需要热饭及棉衣。我们有清净心,还要做出一个庄严的相:恭恭敬敬给人家。礼之用,和为贵。人一拿到衣服心安和了,性相不二。有些人抠门到上厕所都得回家上。对于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怎么叫住色啊?比如说我们再举个例子:比如有人说给父母洗脚,有功德啊;给父母买个鞋呀,我下辈有鞋穿。想的有点远啊!给父母搞点什么事,我下辈子就有什么。别人说的,你这样一做,下一代能对你好,就是你孩子能对你好。呃,这些东西听起来特别玄啊!还有一些你给寺庙捐点儿,然后你就能升天。在这些情况下做的都是住色布施。我们无所求的做,我该捐就捐,该做就做。就是觉得他需要了我就做点,做人需要的事。回到家里,我们帮着家里人,说两句家人需要的话,做点家人需要的事。念念有一颗利他人的心。而不是活在我的知见里边,我自以为是的、想当然里边:我是学佛的,佛就应该这样!我要佛化家庭!在这里推广五戒十善,吃素啊一大堆。你要佛化他。把全家人弄不好,都风化啊!那弄不好还石化了,就是这么个化法?哎呀,动不动就佛化,真正的佛化从哪开始化?佛化是觉化,用觉悟化解自己的愚痴。其实最应该化的是谁?所以说,应该佛化的是谁?自己。不要那么愚痴的要求别人。是不是应该佛化自己?就是觉悟化自己。用觉悟庄严自己的生命。这才叫佛化啊!好,各位,佛说这个道理,就告诉我们:不要着在这一个相上去求什么东西。我们现在好多学佛的是不是都在着相上求?有人说把儿女舍出去,然后家有多大福报,讲那么多美轮美奂。自己就把孩子舍出去,送到传统文化基地,或送到佛教寺院。自己其实也不舍得,孩子又不想去。嗯,就想尽任何办法让他去,到最后一技之长也没有啊!孔子当年教育可不是这样的!释迦也不是这样啊!人要有一技之长,不管干什么都是这样。那种带着大贪心的舍,这个外在行为看似好像挺好,但是这种带着大贪心的舍,完全跟佛法毫无关系!这样做的事跟佛法没有关系,做的什么事别人也不懂,总之我们别往佛上套。其实就是附佛,穿着佛的衣服外套。最应该舍的是什么?一念心呐!没有这念心,外表的修饰都是假的!所以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不住色、声、香、味、触、法。清净就是布施。各位,自己内心清净无染了,走到哪里都让别人如沐春风。我们都不用说话就让别人感觉很舒适,让人觉得:哎呀,很温暖。各位这就是布施。还有什么布施?非得有形有相?见到人家心情难受,你静静的那种同情心、理解的心、宽和的心,体谅的心,不说话别人都能感受到。如果再说一句温暖的话,做一件温暖的事,会让人倍加感动。这就是不住色布施!最大的布施叫做慈悲心呐!所以不要以为布施就是有形有相,很多情况可以用无形无相来布施!眼神可不可以布施?脸色可不可以?人再吃瓣大蒜、吃块肉,我们会不会笑话?会不会笑比哭还难看?我们是执著在我见上了,对不对?我见不是佛见,是我的知见。佛当年化缘的时候,他托钵的时候.....当年佛教传到中国以后才彻底断了荤腥叫吃素。其实化缘的时候托钵哪能去挑啊!我们说托钵化缘的能挑饭吗?化缘是化解恶缘,恶缘化成善缘,哪能是这么个要法?如果挑啊,扒拉扒拉,发现不好,捡出来,不行换一家!这就是要饭的,不是化缘。再换一家,刚刚谁家好,然后咱一块去,上他家要,他家饭好。那是僧团吗?所以我们学佛要知道佛代表觉悟啊!觉悟自己心。一个人的心量都容不下一瓣大蒜,我们的心就蒜瓣那么大了,被蒜瓣卡上了。我们自己可以严于律己,但是一定要宽以待人。我们先这样结善缘,再碰到机会慢慢引导去跟他讲,可能将来他跟你会很好。但是如果一下就把人堵死,就不可能跟人家在一块儿,就没有帮他的机会了,先要入乎其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说这么危险的。说简单的,不入大蒜焉得同伴?过年了,人家吃饺子弄点蒜泥你都不行,你管的也太宽了!这个地球是你开的呀?(笑)所以你没开地球,管天管地还管空气呀?这真是太厉害了!佛都没这么厉害啊!佛说你是佛上佛呀!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些道理。我们想想六祖怎么修行,在猎人队十五年,我们就知道该怎么修了。一个出家人,他那时还没出家,但心已经出家。他是个白衣。其实六祖得法的时候,他是一个在家人,就和我们一样。他已经得到佛法,他师父没来得及给他剃度,其实心上已经相应了。直到十五年以后,他才到另外的地方,他出家的徒弟给他落发,现一个僧相。对他来说,僧相和俗人相无二无别。所以六祖慧能大师但食肉边菜,你说肉边菜有没有荤腥的味?有吧。他定力那么超强啊!他不忍心呐!所以但食肉边菜。那普通人吃着吃着就吃菜边肉了。其实真正的犯戒是心的犯戒啊!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佛教绝对不会愚昧化,诅咒别人,用一套规矩卡死所有人。宋明理学后来有一部分内容让人讨厌,就是他弄得把人搞成机器人,一定这样做。我说宋明理学不是指全部,是一些变态的宋明理学部分,就卡你别这样,必须这样。你必须这样,好像一个模板一样。最后人变的一样,死气沉沉的。我见过一小孩,现在还有这样折腾儒家的。其实这种传统文化让小孩学……我们那次在北京我去讲《论语》,对,孙老师好像在,有帮小孩学传统文化。学完之后,我们这边学《论语》的也学完,哎呀,好像心在天堂一样。坐也不是正规正矩、中规中矩的,吃东西,嘻嘻呵呵开开心心的开晚会。另外学传统文化的过来,一看就知道要给我们演示一番什么叫传统文化。我们就看什么叫传统文化,一会儿上去表演刀枪剑戟画画,哇!很有才华。那十来岁小朋友坐那儿就这样呆若木鸡,用这个词语来形容一点儿都不为过,也不会笑。主持人在上面说话,我们在看节目,他用眼偷着瞄一下,瞄准了一排哪个是他爱吃的零食。他赶紧找一个塞嘴里"嗤嗤嗤......"因为平常被教育的是吃东西要现君子相,偷吃东西不能让人看见。这种孩子培养得保证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一定会这样!作假做惯了,不假他活不成了。所以看传统文化这样还有希望吗?就那么做假。觉得传统文化真是那样,让人笑掉大牙。外行还被他糊弄住了,内行一看,这简直是造假人。我们学文化,欣赏不了外在的相,是不究竟的,只是一阵啊!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以清净心去布施,记住这句话:人非我不非。人家吃大蒜了,你如果说我不想吃,你就不吃。我不吃可以,我非自有过。我内心看到大蒜,心起贪嗔痴慢疑,就是我没有净土了,这是自己的过患啊!如果说:“哎呀,像遮羞布把自己的这颗心给盖上,让别人看不见。”六祖就说是你心内非贤,护短,护自己内心的短。护短是心内不贤良,没有正见。一个人不改自己内心,还护自己的短。我们说一个人说错话、做错事,起心动念错了自己知不知道?知道的!然后紧接着有无数理由支持自己是对的。后来越想自己越没错,最后充分证明我就是对了!拿我怎么样?就这样!拿出这个劲来,谁能给他怎么样?人常常是这样啊。所以人只要自己不醒,外边就叫不醒。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喊:“起床!起床!”装睡就是不起!父母走了,自己觉得差不多了。自己一睁眼起来了,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人是叫不醒的!除非他自己想醒,对不对?外在一个因缘碰一下他,给他一点因缘,行不行是他自己的善根福德决定的。所谓上根利智,就是醒得特别快。一说应无所住,他马上醒了。
智慧差一点的,什么“应无所住”他都不懂。什么应无所住?我挺好啊!什么叫应无所住?不懂啊!
很粘着在上面,自己活得很快乐,就像苍蝇活在牛粪上,他觉得自己很快乐。我们告诉他:有更好的!切......我才不要来,我现在很快乐!我思故我在,我现在很快乐,我才不走!所以住就是这么住的。
以上内容来自年8月25日第六节课文字笔录。
未完待续,让我们期待:向《金刚经》问道(六十二)
往期文章回顾:
贵人贵气从哪里来?
动画片里有深意
福报从哪里来?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净土在哪里?
无论在家出家都是在修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