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数媒16-1班梅爽毕业设计作品:滇南图案创作--植物篇
年,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级梅爽、刘璐萍同学利用实训周西双版纳实训的机会,进行田野调查,收集了大量的图案图片。年10月开始,他们对收集到的图案进行整理和分析,重新进行了设计。最终设计了4类34基础图案,以及配色图案。
从这些图案中,能发现他们的一点一滴的进步,令人惊喜的是同学对文化与图案的理解和思考。在这个信息混乱的时代,独立思考是多么宝贵的技能,很欣慰在数字媒体本科生中能看到它任然存在。
菩提
“菩提”在古印度佛教梵文中译为觉悟,智慧和道,传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顿悟,继而有大彻大悟的书法,也被佛教定为“圣树”,一代又一代的神话流传又给菩提树蒙上了更加神秘的面纱,成为圣洁的象征,云南傣族信奉小乘佛教,所以在缅寺里常栽种菩提树。
对于菩提树的图案设计中,设计者提取了菩提的各个部位,花,果,茎叶,佛手和弯曲缠绕的线条表现菩提与佛的联系。图案如丝如缕,分不开,理不清,也是道人在参悟过程中的疑惑、不解,但又知佛在心中,联系不断。
贝叶棕
贝叶棕是记载贝叶经的材料。防潮防腐,可以更加长久的保存经文,但贝叶棕极难存活,栽种,传说只有心中有佛且潜心向佛,真诚的人才可以养活它。本质上贝叶棕是佛经佛道传承的载体,仅栽种于缅寺附近,作为植物它有着无上荣光,像是人间与神对话的传递者。但作为植物本身,贝叶棕生命期30-80年,一生只开一次花,而开花的那次就是它生命的结束。用一辈子绽放一次,花开最绚丽却也最接近死亡。它的一生好像一开始就有明确的使命——承载佛道,继而努力为自己绽放一次,它或许也有属于自己的信仰需要守护吧,万朵花,上千颗果实以及奉献出去的躯干。
图案设计中以贝叶棕的叶子化做翅膀守护属于自己的果实、花朵,根、茎叶,但同时它的责任也不容丢失,传播佛法,普渡众生,用三座小山表现三中生物、人、动物和植物。图案表达了生命的一种循环式的互相牵制,沙漏代表时间的流逝,但佛总会给它以宽容,一边守护一边羁绊。
地涌金莲
地涌金莲是傣族文化中善良的化身,惩恶的象征佛教的礼仪植物。地涌金莲因形态似佛祖座下千叶金莲花,因此其花语也有高贵,神圣,典雅纯洁。《楞严经》中有:尔时世尊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出生千叶宝莲,有化如来,结跏趺坐,宣说神咒。也是对地涌金莲于佛教尊贵的解意。
在此图案设计中,用了地涌金莲不同生长时期的结构写实,以桩作载体,善良,惩恶则用日与月,水与火表现,抽象处理后用水波纹和太阳纹绘制。
莲花
莲花作为十大名花之一,“出淤泥而不染”让其形象更加神圣,纯净;“荷”与“和”谐音,“莲”与“连”谐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以莲花作为和平,和谐团结的象征;在佛家文化里,莲座是佛陀结痂跌坐讲经开化世人而设,众生借由莲花渡人,释迦牟尼佛步步生莲,继而将莲花视为神花,莲花花死根不死,象征佛超脱自然,轮回不灭;而莲瓣形似观音菩萨的眼睛“希有之华”,让世人对其本身的喜爱更甚。在我的理解里,莲花是种重生,新生命的象征,但其附有的神秘色彩更是让人可望不可及。
莲花图案设计中泡泡作为图案外罩,水面以上是生命,水面以下是消亡,水和莲是生命的体液,那么上半部分的植物和生物是鲜活的。而莲花不染世俗,清出淤泥,生命轮回,用代表死亡的骷髅和粘腻的泥污形容,纵使死神抓住衣襟,仍然可以甩开污秽心向光明,身向生。
参考文献
[1]张天会.傣族织锦艺术符号及其和谐文化思想[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80-.
[2]胡兰英.德宏少数民族织锦[M].潞西:德宏民族出版社,.27-56.
[3]周峰,朱章盈.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建筑中的视觉图形元素[J].大众文艺,(20):.
[4]王艳琦.傣族金水漏印图案艺术[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02):65-69.
[5]李雅卿.诗意傣锦文化—浅析云南傣族织锦图案[J].汉字文化,(18):-.
[6]熊永忠.傣族为何喜爱菩提树[J].云南林业,(04):25.
[7]戴云集,韩骅.西双版纳的贝叶棕与贝叶经[J].植物杂志,(05):47.
[8]钱芸芝.佛教六花之三—地涌金莲[J].园林,(04):6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