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湖湘红色基因,践行团员初心使命”红色专项活动。
01竞赛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02竞赛时间
年3月至5月
03参与对象
在年6月1日之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
04竞赛步骤
(一)组织发动阶段(3月中旬)
各高校团委组织参赛学生进行作品申报。
(二)高校初赛和组织申报阶段(3月中旬至4月5日)
1.各高校举行校级预赛,按竞赛要求对作品和作者进行资格审查,对参赛作品进行初步评审,择优选送本校参赛作品。参赛者每人限报1件作品,参赛作品须由参赛者使用"维普"查重软件进行查重。
2.本届竞赛作品申报方式为纸质申报和网络报备。4月5日前,各高校团委向组委会办公室报送参赛作品汇总表、相关申报材料及校级赛事组织实施情况评价表并加盖公章。
(三)资格审查阶段(4月中旬)
组委会对作品进行资格审查,参赛作品申报材料不规范、不及时、不符合要求的,直接取消参赛资格且不予递补,确定进入省级复赛作品并书面通知各高校。
(四)省级复赛阶段(4月下旬)
1.评审委员会对资格审查合格的作品进行盲评预审,评选出80%左右的参赛作品正式入围复赛,入围复赛作品中的65%获得三等奖,其余35%进入终审决赛。进入终审决赛的作品届时将由组委会秘书处书面通知各高校。
2.各高校团委按组委会要求做好参评的各项物资技术准备和组团、组队工作。
(五)终审决赛和总结阶段(5月上旬)
1.各高校到承办单位报到;
2.评委会对作品进行终审,并由作者进行答辩。
3.公布获奖名单
05参赛作品要求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科生、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按照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报送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参赛作品必须是年6月前2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参赛作品必须于申报前将作品项目名称、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等关键信息在校内官方网站主页上进行不少于5天的公示,并将公示截图随作品一同报送。多个学校学生合作申报的项目,须注明学生、学校信息并在学生所在学校均进行公示。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获奖作品、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省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06评审章程、程序与奖励方式
1.评审章程
本届"挑战杯"竞赛章程及评审办法在参照《"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实施。
2.评审程序
各高校团委自行组织作品初评,竞赛组委会负责对报送作品的初审,竞赛评审委员会负责复审、终审,并提出奖励名单。评审以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现实意义为基本评判标准。
3.奖励方式
本次竞赛将评选入围获奖作品的35%进入终审决赛。参赛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各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