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手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个庐随笔第44期砚边画语2
TUhjnbcbe - 2021/4/15 19:24:00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无酒学佛,有酒学仙。古人云,诗善醉,文善醒。没有醉劲,性灵的穿透力就不行。时时蹇蹶、心灵束缚的东西太多,如何高蹈?如何自我?

个庐作品铜钱花开财运来

何多苓先生有句名言,“本能使我对潮流和时尚有天生的免疫力”。我们华夏子孙的“本能”是什么?是“和”,是“老庄”滋养的性情、思想和生命,是生我养我的民族之*!

个庐作品拟缶翁草书之幻

北宋名士孙侔不愿为官,避世养节,吟《栽竹诗》曰:“更起粉墙高千尺,莫令墙外俗人看”。

宰相晏殊却志在天下,不避雅俗,诗云:“何用粉墙高千尺,任教墙外俗人看”。心志不一,不可勉强。

个庐作品水中蜡烛亦可明心

古人云,“画令人惊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所以,看画重在观、重在赏、重在品味。一幅画如果不能让人有这种层次性的欣赏和思考,那就只能是看看而已。

个庐作品园丁鸟的殷勤

书画之道的灵*源于作者的气质和胸襟魄力,这可从其款识看出。如赵之谦《梅竹图》中“打破圈子,就是这个”,张大千的“识得梅花是国*”,吴昌硕的“梅花寿者相”以及他《佛手》中的“十指参成香色味,一拳打破去来今”,无一不体现其学养和魄力。

个庐作品执子之手幽篁丛中冷暖之间心意相通

每读良宽和尚“夜雨草庵里,双脚等闲伸”诗句,总要神往其意境和他的自在适意。嚣嚣尘世,能得“等闲”二字,何其妙哉!自觉尚难,遑论觉他!

(此处可参考个庐随笔/正觉证悟)

个庐作品轻扬醉蝶花

“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其实是一种人生境界,可望而不可及,能在一种过程中有意识地追求这一种境界,就很不错了。

个庐作品闻香识美

世人画花,难得绰约二字。俗话说美人如花。不解美人风致,何以绰约?

个庐作品兰香四时

读闲书,看到歌德“我爱你,与你无关”诗句,细细品之,意味隽永悠长,可谓口齿留香。

个庐作品别生气了,行吗?

成语“老气横秋”,以此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也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可是,此话用以题秋荷,一个“横”字,秋荷、秋池、秋风、秋雨的意蕴,够味儿。

个庐作品弹冠相庆

中国画讲究书画同源。实际上,中国画也是诗意的,许多时候,在看画时读出来的是诗意;读诗时,感受着的却是赏心悦目的画面。譬如清人华岩一幅小鸟图,题诗为“落瓣误虫飞”,细细体味,可谓隽永。

个庐作品鱼儿来了

个庐艺术空间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年于成都

刘德扬男,字了壬,号个庐。

成都画院专职画家

国家一级美术师

四川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

四川中国画学会理事

成都市工笔画研究会副会长

成都诗婢家画院院长

………………………………………………………………

朋友,如果您觉得读了上文还兴尤未尽,那么,由衷欢迎查看往期图文:

个庐随笔/欲罢不能

个庐随笔/色授*与

个庐随笔/信笔涂鸦

个庐随笔/耍雀雀

个庐随笔/汉字精神与中国书法之美

个庐随笔/摄*?钩魄

个庐随笔/正觉证悟

个庐随笔第42期/与《艺术市场》对话

个庐随笔第43期/传递·继承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个庐随笔第44期砚边画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