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普及高雅艺术,艺术团管理委员会于线上继续带领广大师生提升审美素养,感受艺术带来的无限魅力。
今天带大家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澄城刺绣。
(近阶段,请同学们不要放松警惕,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坚持抗疫从自我做起,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减少非必要外出,避免人员聚集。)
历史渊源
中国民间刺绣伴随着妇女缝纫产生,具有悠久的历史。史学家邹衡在《商周考古》一书中有对茹家庄早周墓出土的丝织品做出如下描述:“澄城刺绣大都是平纹织品,多用很鲜艳的朱红和石*两种颜色,绣法则采用今天辫子股绣的针法,针脚相当均匀齐整,刺绣技巧也是很熟练的,由此可见在三四千年以前的商周时期澄城刺绣就已有很大的发展与成就。”茹家庄即为宝鸡地区,与澄城同在陕西境内,现在征集的绣品与宝鸡的风格式样、内容形式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澄城刺绣的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
主题介绍
澄城刺绣的基本主题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绣品的用途广泛:农家中的被枕服饰、衣戴佩物、婚嫁礼品无处不有。
二是绣品的内涵丰富,其图饰的题材和内容都非常广泛:龙凤呈祥、吉庆有鱼、福禄寿喜、生活风情、动物花草等,其施针用线和配色不拘一格,以服从于各种主题需要,刺绣鲜艳强烈的色彩,流动飞扬之气势,讴歌着生命的起源和民族繁衍这一重大而古老的主题。
主要特征
澄城刺绣的一大特征是使用象征和托物寄意的手法。如人们希望幸福,借同音物,如蝙蝠、佛手以象征“福”;人们希望摆脱贫穷,加官进爵,就借用美丽的梅花鹿以象征“禄”;人们希望长寿,凡送寿礼则借用桃、寿星、仙鹤象征长生不老。一些美丽的神话传说和戏曲人物,也是刺绣品的表现题材,显示它在生活中的强大力量,牵连着千千万万人的心。
主要价值
一是审美价值。澄城刺绣,无论是针工花样,还是色彩搭配,千针万线、一丝不苟,绣出的图案像刀刻出的一样齐整,线与线之间几乎看不到缝隙,似乎是平贴上去的,加之刺绣深刻的文化内涵,给人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
二是历史研究价值。澄城民间刺绣,反映了澄城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他们对艺术的执著追求。
三是民学研究价值。澄城刺绣保留了渭北地区的传统手工刺绣艺术。从它的构思、图案、用途看,是研究渭北一带民众的信仰观、人生观、审美观的最好材料,体现了他们的感情气质、心理素质和民族精神。
相关工具
1、专门用于绣花的针,俗称扎花针,是非常细小的尾眼针。
2、专门用于绣制提花制品的头眼针,俗称敦花针。
3、专门用于刺绣的布料有棉布、绸缎。
4、专门用于固定布料的是撑子,一般用竹条制作成双层圆形。
5、丝线有两种,一种是两根或三根合在一起的上了劲的丝线;一种是不上劲的丝线,俗称打拍线。这种丝线绣的花平整、细腻,线和线中间几乎看不到缝隙,给人一种贴上去的感觉。有时也用五颜六色的棉线代替丝线。6、专门用于刺绣的花纹,俗称花样。有的是把花画在面料上,有的则用纸剪成花样帖在面料上。刺绣的手法,有平绣,俗称扎花;提花绣俗称敦花;锁绣俗称挂线绣、剪贴绣,是把布料剪成各种各样的花叶虫动物等,再绣到面料上。
刺绣欣赏
澄城刺绣传承人武麦花老师作品:十二生肖纯手工刺绣眼罩。
刺绣帽子:象征吉祥如意。
我国民间刺绣历史悠久,它伴随着妇女的缝纫而产生,穿针引线,绣出丰富细腻的美丽图案。澄城刺绣作为民间手工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秦绣的代表。
澄城刺绣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积极地走产业化道路。在民间手工艺术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理念的带动下,一个融合创新文化元素与民间艺术的文化产业初显,期待着在多方合力之下,“澄城刺绣”这张文化名片叫得越来越响,这朵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璀璨之花长盛不衰。
最后小编温馨提示
勤洗手,戴口罩
多读书,多运动
青春如梦,岁月如花
流年似水,艺术相伴
文字
王艾嘉张远
排版
王艾嘉王佳宇
审核
刘悦王璇张云溥孟晓佳
封面制作
商安琪
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百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