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禅修课第三期ldquo马
TUhjnbcbe - 2021/6/10 23:38:00
白癜风最好用什么药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40224/4342832.html

▼禅修课▲

∧第三期∨

马鸣菩萨

龙树菩萨

念佛三昧

音频首发于“蜻蜓FM”

搜索:醍醐学院

---------醍醐---------??1分钟前

念佛念至空,我空法皆空。空亦全空尽,此性本来同。大家好!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下《佛教三字经》。上节课提到了:禅宗的初祖是迦叶,二祖是阿难,就这样往下排,排到了第十二祖是马鸣菩萨。马鸣菩萨造了一部论,非常的著名,就是《大乘起信论》,梦参老和尚在讲法的时候也经常提到《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他是中印度人,生活在公元一到二世纪,他对于大乘佛法起了开端的作用。本来是学习婆罗门教的,擅长音乐和诗歌,声誉很高,后来皈依了佛门,拜胁长老为师,这个胁长老也是北印度的高僧,而且他也是禅宗系统的,他是禅宗的第十祖。说到这个胁长老,也是非常传奇,我们必须讲一个小小的故事。胁长老也叫胁尊者(胁侍菩萨的胁),他是禅宗的十祖,他本来的名字叫难生,后来他遇到了自己的师父九祖之后,他就一直奉侍着师父的左右(作为胁侍,一直就奉侍着师父),从来没有睡过觉,后来大家就称他为胁长者了。有一次,他来到了华氏国,在一个树下安坐,他用右手指着大地,就告诉大众们说:如果说这片地面变成金色的话,就会有一个圣人来加入到我们的这个大会中了。他这句话刚落,这个大地就真的变成了金色……这个时候,有一个长者子叫富那夜奢,这个长者子富那夜奢就合掌站立在了这个胁长老的面前。禅宗的十祖胁长老就问这个富那夜奢,他说:你是从哪里来的呀?富那夜奢回答说:「我心非往」。就是说我的心没有来呀,我的心没有来来去去的,没有动啊!然后,这个胁长老就问他:你的心非往,那你的心在何处住啊?你在何处住啊?富那夜奢回答说:「我心非止」。我的心也不住著在哪个特定的地方,并没有止歇下来。胁长老就问:啊,你的心非往、你的心非止,难道你不定吗?这个富那夜奢回答说:「诸佛亦然」。何止我不定啊,诸佛不都这样嘛!不往、不住,非往、非止,诸佛不都是这样嘛!胁长老就问他:「汝非诸佛」。你又不是诸佛,你怎么知道诸佛是什么样子的?富那夜奢回答说:「诸佛亦非」。这是来者不凡,凡者不来啊!胁长老说:「汝非诸佛」。你又不是诸佛,汝非诸佛。富那夜奢回答说:「诸佛亦非」。什么是诸佛?你说我不是诸佛,那什么是诸佛?这就是禅宗公案呐!这一来一去的问答,非常的有哲理、有深意,启发人思考,甚至启发人顿悟,这就是公案。这是十祖胁长老见富那夜奢的时候,富那夜奢后来就成了禅宗的第十一祖。这个禅宗的第十一祖富那夜奢,他是华氏国的人,姓瞿昙氏。他有一次寻访波罗奈国,就遇到了马鸣大士(马鸣菩萨)迎接他,这个时候,富那夜奢见到了马鸣,看到马鸣就给自己行礼。马鸣就问富那夜奢尊者,说:「我欲识佛,何者即是」?我想认识佛、我想了解佛,什么是佛呀?马鸣菩萨问富那夜奢尊者(这是马鸣菩萨问十一祖)。然后,富那夜奢(十一祖)就回答马鸣菩萨说:啊,你想认识佛呀,那个不认识佛的就是佛了!「你欲识佛,不识者是」,你想认识佛呀,不认识佛的那个就是了!马鸣就回答说:「佛既不识,焉知是乎」?连佛都不认识,他怎么会是佛呢?十一祖富那夜奢说:「既不识佛,焉知不是」?既然不认识佛,那你怎么知道他不是佛呢?你都不认识佛嘛不是?不认识佛,「焉知不是」?怎么知道他不是呢?然后,马鸣菩萨就说:您这简直像把锯啊!「此是锯义」,像把锯,锯木头……我问您什么,不回答,这样的(以难以回答的这种)回答给我,这简直是一把锯啊!要锯掉我的意识思维一样的,要锯掉我一样的……十一祖富那夜奢就说:「彼是木义」。你要认为我是把锯,那你就是木头了,刚好锯你。之后,十一祖富那夜奢又问马鸣菩萨说:「锯义者何」?那么你怎么理解「锯」啊?到底你说我是「锯」,「锯」是什么含义呀?马鸣回答说:「与师平出」。你感觉什么含义,就给你跟你对照的那个含义。然后,马鸣又问十一祖富那夜奢说:「木义者何」?那你感觉木头的含义是什么呀?十一祖富那夜奢说:「汝被我解」。那你还真被我给锯了,你认为我是锯,看来你真被我锯了!然后,马鸣豁然醒悟……这个公案很玄妙、很有趣啊,我们要再重复一下:马鸣尊者见到富那夜奢十一祖,就问:我想认识佛,什么是佛呀?十一祖富那夜奢回答说:你想认识佛呀,那个不认识的就是了!马鸣说:连佛都不认识,你怎么说他是佛呢?富那夜奢说:既然不认识佛,你怎么知道他不是呢?马鸣说:那你跟你对话,你的言辞简直像一把锯啊!十一祖富那夜奢说:那我要是锯,你就是木头了!之后问马鸣,说:你认为什么是锯啊?马鸣菩萨就回答说:什么是锯?——「与师平出」。就是与您对照的那个,您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马鸣又反过来问十一祖富那夜奢,说:那您认为什么是木头呀?富那夜奢就说:「汝被我解」。那看来你真成了木头,被我这个锯来锯了!就是说:我用意识思维去祸乱你,你还真上了钩了、上当了……然后,马鸣就豁然醒悟了……这是已经到了十一祖传法给十二祖的时候,禅宗已经变成如此的玄妙了……刚才提到说:马鸣菩萨精通诗歌,他是一位佛教诗人和哲学家,他曾经写过一部非常重要的梵文诗歌作品,叫《佛所行赞》,是古典时期梵语文学的先驱,开优美文学的先河,在梵语的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盛名……研究梵文的人士了解这部《佛所行赞》的,非常的优美!主要就是把佛陀的一生用梵文写成了叙事诗。后来,他又写了一个关于佛陀的同父异母的兄弟(难陀)的诗歌(叙事诗)——孙陀罗难陀的诗歌(关于孙陀罗难陀的一首诗歌)。当然,他最重要的代表作还是《大乘起信论》,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的论述,阐明了一心、二门、三大的佛教理论,还有四信、五行等等修持方法。然后,他还有一部著作,是《大宗地玄文本论》,近代的大德杨文会也对这部论推崇备至,马鸣菩萨他就把深奥的佛理融入到音乐、戏剧、诗歌等等文艺作品当中,就使得佛学的思想大规模地通俗化了,受到了很多普通老百姓的欢迎……前面提到:马鸣菩萨是禅宗西天的十二祖,那十三祖是谁呢?——是迦毗摩罗尊者,迦毗摩罗尊者最初见到十二祖马鸣菩萨的时候,也很有意思,他见到马鸣菩萨就对着马鸣菩萨去叩头忏悔,然后马鸣菩萨就问他,说:你是谁呀?有多少个眷属呀?这个十三祖(未来的十三祖)迦毗摩罗就回答说:我叫迦毗摩罗,我有三千个眷属。马鸣菩萨就说:那么用你的神通力,你有怎么样的变化呢?跟我讲一下吧!迦毗摩罗尊者说:我能变化一个巨大的海洋!变出一个巨大的海洋对我来说都是非常简单的小事……然后马鸣菩萨就问他:你能变化出一个海洋啊,厉害!那你能不能化现出一个「性海」呢?迦毗摩罗尊者说:什么是性海呀(如来性海的性海)?什么是性海啊,我还真的不太懂,怎么变呢?十二祖马鸣菩萨说:山河大地都依着性海而建立,「三昧六通」(三昧禅定境界及种种神通)都是由性海而变现的……这个时候,迦毗摩罗尊者也是上根利器,他一听明白了,我的那点儿小神通不算什么,最究竟的还是性海呀!祂能变化一切神通,能够变化山河大地甚至种种三昧、种种神通都能变化……于是,迦毗摩罗尊者就带着他的徒众们请求剃度,要求出家。后来,马鸣菩萨就召集五百个罗汉,给这个迦毗摩罗尊者授戒,又把大法传给他,迦毗摩罗尊者得到了马鸣菩萨的传法之后,他就开始游化四方,后来到了印度西边这个地方,遇到了龙树菩萨,他把心印传给了龙树菩萨,就现出神通变化(自己化现出三昧真火)把身体烧了,就消失了……在《涅槃经》里也提到:很多阿罗汉都能够变现出三昧真火,把自己给烧掉,就消失了,很有神通……这样呢,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把法传给了十四祖龙树菩萨,龙树菩萨大家就相当的熟悉了,他曾经进入龙宫把《华严经》取出来,刚好我们正在讲解《华严经》,这可以说是佛法当中最为高深的经典了——《华严经》境界最高、最高的!早在我们学《楞伽经》的时候,大家就听说过龙树菩萨的名字了,《楞伽经》中有一个段落(一个偈颂),佛陀说:佛陀说:大慧,你要知道,等着我涅槃之后,未来世有一位比丘(南天竺国的大名德比丘),他能够很好地行持我的正法,他的名字叫龙树,能够破掉有宗、无宗(能破有无宗),能够破掉一切的偏执的学说,立起最正的法门,他可以显示佛陀的无上大乘法。而且龙树菩萨会证得「初地」(欢喜地),他到最后会往生到安乐国(往生到佛国去)……龙树菩萨他大概出生在佛陀灭度后的七百年,确实是南天竺国的,他的名字叫阿周陀那。因为他不仅去龙宫取出了《华严经》,也有说法还取了《楞严经》,而且龙树菩萨还曾经开铁塔传了密藏,所以他被称之为是显密八宗的祖师。他最著名的著作就是《中论》,还有《大智度论》,尤其是《大智度论》相当的有名(我们知道)。龙树菩萨后来传法给十五祖的时候,也讲了一个偈子:为了明了一切「隐显之法」(一切隐藏的或者显现出来的法),然后才给大家讲说解脱的道理……但是最后的最后,当你真解脱的时候,你对于一切的隐法、显法都没有证的热情了——「于法心不证」,当下就是,还证什么?「无瞋亦无喜」,那个时候已经很平静了……过去,为了教化众生,让众生理解那个隐法、显法,就给大家讲解脱的道理,到最后如果真的把心印传给下一个人,他完全懂得了,其实也不需要刻意地去明了什么隐显法,也不需要刻意地去证什么隐显法,就安住当下,无有嗔恨、也无有喜悦……很多师兄能够了解这个境界——「于法心不证,无瞋亦无喜」,这是大悟、彻悟、证悟后,无修无证的那个境界。就这样,十四祖龙树菩萨就把《华严经》传到了世间,法语甘露普降所有众生……他又造了《中论》和《大智度论》,遍施所有的妙法甘露给我们……前面提到的这几祖,个个都是博学多闻的人,非常的有知识、有智慧,打坐的定功也是相当好,他们的能量也是超级的强,非常的感恩!尤其是想到我们正在讲解的《华严经》,恰好就是龙树菩萨取出来的,真的再次无限地感恩龙树菩萨……接下来,还是回到《坐禅三昧经》。前面几节课提到,说:弟子来拜师父了,要学禅、学佛,弟子如果贪欲心重怎么办,嗔恚心重怎么办,愚痴心重怎么办,还有思虑重、思觉重怎么办……今天讲:如果这个弟子什么都占点儿,怎么办?有点儿贪、嗔、痴,然后思虑也比较重,那怎么办?或者说他犯过重罪,心里不安,那怎么办?弟子来了,师父帮助这个弟子,就说:你啊,一心念佛,你应该入到念佛三昧当中,就能够定住你的心了!依其心就是不要乱想、不要胡想八想的,不要想别的东西,依其心,一心专念地念佛……怎么念佛呢?这个人可能犯过重罪,或者说又有贪、嗔、痴,又思虑重,怎么样让他念佛呢?师父把他领到佛像这儿,让这个弟子仔细地观佛像的种种相好,要相相明了……佛陀的发髻什么样,眉毛、眼睛、鼻子、嘴巴都什么样子?——相相明了……观像念佛,这也是我们一直倡导的。有的师兄念佛容易打妄念,我们说:你看着佛像去念,效果好很多,如果你能够观想佛像,那更没妄念了!眼睛看着佛像,看一会儿,仔细看,他从上到下大概什么模样,记得非常清楚,闭上眼睛观这个相……观不出来,再睁开眼睛看,仔细地看,然后再闭上眼睛观,就这样训练……那你这样认真地去观这个像,你肯定意识就不会向其它地方去驰逐了,你的意念就都在这个佛像这儿了……当有其它杂念的时候,收摄回来,继续观这个佛像。如果说观的时候,心还是安定不了,师父就会说:那你要有惭愧心,你业障太重了!你想想:你无数次的生死轮回,受了多少苦恼?你以前在地狱可能喝那个铜汁、吃铁丸子……在畜生道可能吃粪、吃草……在饿*道可能受遍了饥饿之苦……在人中可能无数次的贫穷困厄……如果在天上,失去种种爱乐之欲的时候,也会陷入忧恼……你要想想轮回之苦,你现在心思如此的散乱,你要想想轮回多苦!就是因为你的心无法静下来、定下来,所以才遭受了这么多无量的苦恼……今天,你一定要想办法改变过去的一切苦!所以「系念一处」,好好地观这个佛像……要发个愿,说:我今天一定要好好地控制我的心念,不要再杂乱了,想想过去受那些苦吧!这样,心不杂乱,有愧悔之心的时候,再观这个佛像,开始观呐观,终于闭上眼睛也能看到佛像了,看到佛像放光明……闭上眼睛看到的佛像和睁开眼睛看到的没有差别。关于这个「观像念佛」,《观无量寿经》里也讲了,我们可以慢慢的、循序渐进的来,比如说:先观落日,后观什么;先观水,再观成琉璃,观成冰,观成琉璃,这样循序渐进的,可以循序渐进地训练一下……当你闭上眼睛看到的佛像和睁开眼睛一模一样的时候,这佛像就算观成了!这期间绝对不可能有其它的杂念的。那么,你就看看,你是观的谁的佛像啊?——是过去释迦牟尼佛的佛像,是吧?然后师父就对弟子说:你看!你对着一个释迦牟尼佛的佛像,你就能观出一个释迦牟尼佛来,「像」并没有走到你心里,你也并没有到「像」那里去,只是在这观而已,心中就呈现出来了一个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明明是过去佛,他已经灭度了、已经涅槃了,你竟然把他观出来了!这证明什么呀?——一切唯心想生嘛!你就这样,当你把释迦佛观出来的时候,你观药师佛、观阿閦佛、观阿弥陀佛,都很容易了!这样,你就能够在心里见到过去所有佛,你甚至能够见到佛整个的过程(降生的过程),一开始降生的时候震动天地……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分别是什么样子的,这些你甚至都能观出来,观得非常非常的细……佛陀出生后走了七步,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些你都观出来了……他是怎样出家的,怎样修苦行的,怎样在菩提树下降伏魔*,后来又怎样成正觉的,这整个电影都能放出来……在哪里放出来?——在你的心里放出来。你能够观到释迦佛怎样成道的,当时空中都是弦歌、伎乐,天女在散花,像下雨一样降下种种珍宝,等等华严境界,都能观出来……一切众生都在恭敬佛、爱乐佛,这样你观想的能力就很强了,就是你在心中造出了一个故事,这一切源于你的心……当你能够把释迦佛以及他过去成佛的整个历程、教化众生的历程都观出来,你也能观到一佛、二佛乃至十方无量世界所有佛的色身……「以心想故皆得见之」,你想哪个佛就能见到哪个佛……所以说:最想在定境中见佛的师兄,用《观无量寿经》倡导的修习方法去练习观想,到最后就能够想见哪个佛见哪个佛,想见哪个佛刹见哪个佛刹,甚至见到佛还能够听到佛讲法……当然,按《楞严经》的话,这属于「色阴区宇」,但是这已经是把「色阴区宇」运用得登峰造极了……甚至说:我能够请佛讲法,佛给我解除疑惑。这个时候,就进一步地想佛的功德,法身无量的大智慧,没有崖底的智慧,不可计算的功德……

然后,在心里再观两个佛的神德,或者三、四、五个佛乃至无量尽虚空界所有佛……我们就在观想中其实也训练了自己的坐功(训练了自己的定功),慢慢的,就是能够见到无量尽虚空遍法界的所有佛……还能够见到一个佛化现出十方佛……十方佛合为一个佛……然后,看到一种颜色,可以把它变成金、银或者水晶或者变成琉璃的颜色,就把这一个颜色变成一些物态,在自己的定境中就左右这个颜色,好像是画家的调色板,蘸着这个颜料作画一样,用一个颜色就可以作出金、银、水晶、琉璃种种颜色……改变颜色、改变形态,人家想要什么样的,你都能变化,这就非常厉害了!当在定中能够得到这种种神通变化的时候,然后再观:虚空佛身及佛的功德……虚空就是佛身,佛身就是虚空,在这无量的虚空中,我可以尽情地观想任何佛、任何神通变化……虚空就是佛,就是佛的真身。然后,再观想佛的功德无量无边,这个时候,你的心已经非常自在,你的意识、意念也不会乱驰散了,这个时候就慢慢地成就了念佛三昧了。那有的众生可能他的心念就是驰骋在五欲六尘当中,或者驰骋在前面提到的六种思觉当中,就是那些粗大的病和微细的病,就要想办法制伏。怎么制伏呢?就是要怀着惭愧心、忏悔心,去观自己无数劫以来在轮回中受的苦,今生一定要修成功!佛法如此的难遇,人身如此的难得,一定要修成功!然后,也要跟自己去暗示,就是说:你看!佛陀的智慧是所有众生中最无量无边的,就好像所有光明中大太阳的光明是最亮的。佛陀兴起大的慈悲,为了众生可以把头目髓脑都布施给众生,我们现在做一点儿观想,难道还吃不得一点儿苦吗?不能吃苦吗?那不辜负了佛陀的恩情了嘛!如果说佛陀不出世的话,哪有人道、天道和涅槃之乐呀?——没有,大家都很苦!那天道的众生一旦沦落下去,也上不来;人道的也在沦落,人道、天道就空掉了……如果没有佛,人道、天道众生的数量都会减少。所以,佛是如此的伟大,我要把他观出来!就跟自己讲,给自己加油、鼓劲儿,我要把佛观出来!《坐禅三昧经》里讲:那有的人可能用香花去供养佛,有的甚至用血肉骨髓去供养佛,或者是给佛建个塔什么的……但是都不如修行者用法供养,这样你可以得至佛一样的涅槃解脱……这也是早晨《华严经》里讲的,「诸供养中法供养为最」,法是最重要的!你布施再多的物质,如果不懂法,佛还是很难过、很伤心,你还是辜负了佛……想着佛对众生的恩情,为了一切众生可以捐舍头目髓脑……然后想着我一定要报佛恩!我要勤心地专念,我要把佛观出来!有这个心,就一天一天地进步,就能观出来,最终证得念佛三昧。所以,《坐禅三昧》经里讲:观像念佛的三昧境界就是你能够观到华严境界了——一佛放射无量佛,无量佛归于一佛,一毛孔中藏无量佛国,这都能观出来,「一切法由心想生」……但是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观像念佛,要想成功,必须专心,令意不散,你要是不专心是不可能的!要专心专到一定程度,你的每一个意念就像刻刀一样在虚空的、黑暗的背景中刻下了一束佛的形像,这样的话,如果真的说观像念佛入了三昧了,就能够除灭你过去的贪、嗔、痴、思虑过重,也能够除掉所有重罪……现在,很多师兄家里都有佛像,请佛像的时候,肯定我们请的都是我们最合乎眼缘的、最打动我们内心的,那你要是想训练自己,练习观像念佛,可以参考着《观无量寿经》,循序渐进练一练,慢慢地再参考今天的课程练一下……就是因为坐禅、打坐,大家就觉得很枯燥,所以佛陀想了一万种不枯燥的方法,到最后领你到达的境界其实都是类似的……END

儿童节快乐

儿童节是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抚养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为了反对虐杀儿童和*害儿童而设立的节日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禅修课」目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禅修课第三期ldquo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