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三昧宝王论?述(译文)
成时法师评述:当年云栖袾宏祖师在世日,深慕唐朝飞锡法师的《念佛三昧宝王论》,以及明朝妙叶禅师的《念佛直指》二书。曾经多次向人询问打听,但终究还是未能得到此二书。明朝神宗万历末年,古吴(今苏州)万融老大德,偶然于乱书摊中获一遗编,刚好就是《念佛三昧宝王论》和《念佛直指》二书的合刊本。但书本破旧,被磨损之余,仅存墨影依稀可见。韩朝集居士(其后出家名正知),与灵峰智旭老人,都曾经先后重新刻板而印行之。及至灵峰老人流通《净土十要》时,便将此二书如同一双美玉同时收之于中。而在《念佛直指》的前面序文中,灵峰老人略载此段因缘,并且深感惋惜此二书未能入于云栖袾宏祖师的慧眼朗鉴。今刻《净土十要》,奉置《念佛三昧宝王论》于《净土十疑论》之后。其论中所言及“念未来佛”,即是信、愿二种资粮,对修净土法门来说至为切要。
念佛三昧宝王论?自序(译文)
曾经有一位志向高远而颇具信心的客人,来到我的禅室,上前向我作礼致问。听其出言吐词甚为清新脱俗,并且态度很诚挚地向我请教说:“修心之人想要成就无上佛道,必须先求捷径。据我所知,通常捷径有二种:一是修法华三昧,注重效法常不轻菩萨之行。二是修念佛三昧,必须着重般舟的宗旨。此二者,都是称为无上深妙禅的法门。但我只知其名,不识其实,希望师父为我开示这其中的详细旨趣,俾有遵循。”
我回答说:“我原来住在九峰静修,几乎与世隔绝。没想到一道诏书降临,只得奉敕离开紫阁山草堂寺,入住长安千福寺法华道场,已经三十年了。从来志存高远而扣问之词深刻者,没有一人能如你之所问。你将由此涉入无生之妙道,如大鹏展翅而高飞。奈何我没有辩才无碍的智慧,只能尝试着为你论述。今则略开二十门,以说明其中旨趣。”
念佛三昧宝王论灵峰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第五〔唐〕紫阁山草堂寺沙门飞锡撰演莲法师译
上卷七门(念未来佛)
一切众生肉不可食门第七
问:许多人都食众生肉,而念佛的人绝对不食,为什么呢?
答:往昔尸毗王为了救鸽,以自己全身上秤盘,才足够重量与饿鹰贸此鸽命。在人们看来,尊贵的国王形体与下等的禽鸟形体迥然不同,但对鸽、鹰来说,各自为了保命却是一样的。我们怎么可以故食众生肉,用以资养自己危脆不实的败躯,而全然不知其恐惧呢?若能悟知一切众生皆是未来诸佛,谁肯忍心以锋利的白刃割切鱼身上的鳞片,或放苍鹰捕杀狡兔,他日业报现前,岂不是如灯蛾投火,自取其毙吗?故《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佛语心品》中有偈云:
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
二俱是恶业,死堕叫唤狱。
由此我们能够明白佛说这首偈的意思,如果人们不以钱财去买鱼肉,那么网者、屠者也就不会为利为财去造作杀生的恶业。何况龙树菩萨,其用心仁厚,尚且不轻于鸽雀;古代高僧行路时,举步常观地面,不敢误伤虫蚁。或问这是何故。答说,这些众生与我同在生死轮回之中,说不定它们来生转世修行比我先成正觉,怎么可以任意轻视呢?轻视尚且不可,岂可杀害夺其性命而食其血肉呢?
《究竟一乘宝性论》引《如来藏经》中,佛告舍利弗言:“众生者,即是第一义谛,即是如来藏,即是法身,即是菩提。”我今作个比喻说,有人用石块掷狗,狗只知道去追逐石块,却不知道去追逐掷石块的人,结果受石块掷击终究不息。念佛的人如果唯念过去、现在诸佛,而不念未来诸佛,我慢之心终究不息。如能像狮子直接去追逐掷石块的人,其石块自然就停止了。
我曾听说敬慢之道,也一样是可以贯通互用的。如果把恭敬之心转成轻慢,视亲生父母就像陌路人一样,这忤逆不孝的罪就严重了;若能转轻慢的心为恭敬,视平常人如同父母,这种孝顺之道可就大了。故《梵网经》中说:“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据此经文,则见一切众生,皆应起孝顺心,不敢稍生轻慢伤害,所以经中又说“孝名为戒”,其道理就在于此。如能更进而观六道众生为当来诸佛,那么视众生为父母之谈,犹是浅近之言了。就像佛经中记载,年少沙弥慈心救蚁,使短促的寿命得以延长。或者如同流水长者以食救鱼身命,以法救鱼慧命,则感众多天华缤纷而下。
因此,人能以孝顺心,念六道众生皆为过去父母;以恭敬心,念一切众生皆为未来诸佛。便可革除旷劫以来对众生轻视的成见,体念众生乃未来诸佛善逝之身。须知粪秽之内有真金,深信重云之间有明月。那么食肉这种风气所形成的昏雾,造成生死轮回的烟霾,就可以借着慧风扫除至尽,同时也使念佛三昧之心月,朗现于长空。《梵网经》上说:“我是已成佛,汝是当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岂可以不善加体念呢?
问:众生肉不可食,我已相信了。至于蔬菜中的五辛又是如何呢?
答:这在佛经中也有明示。《大佛顶经》中佛告阿难:“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住,福德日消,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佛告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这是释迦如来金口所说,不也是实实在在的道理吗?饮酒的过失那就更不必说了。
《百喻经》上说,从前有一贫穷之人,有一天在路上行走,捡到一布袋金钱。心中大喜,就站在那里数钱。还没数完,丢失金钱的主人忽然赶到,把金钱尽数夺还而去。那位贫人当时后悔为什么不赶紧带钱离去,懊恼的心情非常痛苦。有机缘遇到佛法的人也是如此。虽然现在有缘值遇三宝福田,但如果不以种种方便精勤修行,而喜好多闻。忽然命终堕三恶道,如同那位愚人,还为其主夺钱而去。偈曰:
今日营此事,明日营彼事。乐着不观苦,不觉死贼至。
怱怱营众务,凡人无不尔。如彼数钱人,其事亦如是。
(此不但是世法,即泛泛营福慧业,无一相三昧妙观绵密之修。皆所谓今日三,明日四,如隔日疟也。泛泛营福慧业,终归世谛流布,无益真修。凡人亦无不尔也。)
以上七门,都是劝人念未来诸佛,以通达三世诸佛之意。若有人喜欢念弥勒佛者,必得上生兜率天宫见慈氏之尊。则弥天释道安法师应该是首先倡导人之一。
为阅读方便,文章标题由编者自行标注,仅供参考,具体学习请恭读原文念佛三昧宝王论原文
一切众生肉不可食门第七问曰:肉者人之所食,而念佛之家绝之,何耶?对曰:夫尸毗救鸽,上称方平者,王、禽异也,保命一也。安得故食其肉,用资败躯,而兀兀然不知其惧哉?苟能悟之为未来诸佛者,孰肯飞白刃于赤鳞,放苍鹰于狡兔,如夕蛾投火,自取其毙欤?故《楞伽宝经·佛语心品》偈云: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是恶业,死堕叫唤狱。以斯圣旨,若不施(如字)此财,则网者、屠者自息矣。且龙树不轻于鸽雀,高僧不跨于虫蚁。或问其故,答曰:斯之与吾,同在生死。彼或将先成正觉,安可妄轻耶?轻尚不可,岂得夺食其血肉哉?《宝性论》云,《如来藏经》中告舍利弗言:“众生者,即是第一义谛,即是如来藏,即是法身,即是菩提。”吾谓犬唯逐块,不知逐人,块终不息。唯念过现,不念未来,慢终不息。若如师子而逐于人,其块自息。闻夫敬慢之道,一以贯之。则移敬就慢,均父母于平人,逆之甚也。移慢就敬,均平人于父母,孝之大也。故《梵网经》云:“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孝名为戒,良在兹焉。观六道为当来佛者,父母之谈,犹近言耳。若能等沙弥之救蚁,促寿更延。同流水之济鱼,天华雨。革旷劫众生之见,念未来善逝之身。粪秽之内,知有真金。重云之间,信有明月。则食肉之昏雾,生死之烟霾,慧风扫之于三昧长空矣。《梵网经》云:“我是已成佛,汝是当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岂得不念之哉?问曰:肉不可食,信之矣。五辛如何?对曰:圣教明之。《大佛顶经》云,佛告阿难:“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住,福德日消,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佛告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斯金口也,不亦诚哉。酒固不待言矣。《百喻经》云,昔有贫人,在路而行,遇得一囊金钱。心大喜跃,即便数之。数未能周,钱主忽至,尽还夺去。其人当时悔不疾去,懊恼之情,甚为苦极。遇佛法者,亦复如是。虽得值遇三宝福田,不勤方便修行,而好多闻。忽尔命终堕三恶道,如彼愚人,还为其主夺钱而去。偈曰:今日营此事,明日营彼事。(此不但是世法,即泛泛营福慧业,无一相三昧妙观绵密之修。皆所谓今日三,明日四,如隔日疟也。)乐著不观苦,不觉死贼至。怱怱营众务,凡人无不尔。(泛泛营福慧业,终归世谛流布,无益真修。凡人亦无不尔也。)如彼数钱人,其事亦如是。已上七门,尽是念未来诸佛,以通三世之意也。若欲念于弥勒佛者,必得上生兜率天宫,见慈氏之尊。则弥天释道安,为其倡首耳。佛教净土宗著作辑要,凡十卷,明代智旭编,收于《卍续藏》第一〇八册,附题为《灵峰蕅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由门人成时评点节要后付梓。
目录第一卷:(总序、总目、述、序)、明代智旭《〈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二卷:(述)宋代遵式《往生净土忏愿仪》、《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
第三卷:明代成时《〈观无量寿佛经〉初心三昧门》、《受持〈佛说阿弥陀经〉行愿仪》;
第四卷:(述 旧序 旧后序)隋代智顗《净土十疑论》;
第五卷:(述)唐代飞锡《念佛三昧宝王论》(三卷);
第六卷:(述 偈引)元代善遇《净土或问》;
第七卷:(述 旧序)明代妙协(妙叶)《宝王三昧念佛直指》(二卷);
第八卷:(述 赞)元代梵琦《西斋净土诗》(三卷);
第九卷:(述)明代传灯《净土生无生论》、《净土法语》;
第十卷:(述 旧序 原序)明代袁宏道《西方合论》(十卷)。
向上滑动阅览
向上滑动阅览
《净土十疑论》全集净土十要第四《净土或问》全集
净土十要第六视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则念佛三昧就可不求快速而自能成就被视为可恶至极的人,也是未来佛,也应与诸佛等同视之出家人无论持戒犯戒,都要把他们当作佛想,才能使自己成就念佛三昧若于众生生起轻慢心,就等于是自己伤害自己念佛三昧,是善中最上之善,万行以此为元首,是三昧之王念众生为未来佛,即与过去、现在诸佛相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