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县山口镇永安村是一个旅游村,一个有故事典故,有文化底蕴的村庄,它就像中国画中的一点墨,又像文人纸扇上的一剪梅。
永安村坐落于合浦县山口镇西南7.9公里,南临北部湾,依山傍海,历史悠久,民丰物阜,人口密集,现有人口约六千多人,现有姓氏从多人到少人分别是李、吴、苏、何、王、林、陈、*、傅、於、邹、叶、莫、张、宣、刘、高、沈、庄、龙、罗、谢、郭、周、赖、邓、康、梁、徐、龚、门、范、詹、郑,共三十四姓。永安村至今仍保留着7处古迹如古城城墙断垣残壁、文衙门遗址、武衙门遗址、永安大井等;9座古庙如城隍庙、南堂、北堂、孔子庙、北极殿、关圣殿、天后宫、大王庙等;8幢古建筑如大士阁、古炮楼、*家大围屋、吴家大院等。
永安村历史悠久,从北宋开始繁荣,渐渐成为南海*事重镇。相传明朝洪武27年,朝廷为防御倭寇,把原设在石康县安仁里的“千户守御所”迁至永安,建造四面城楼,屯兵二十七驻防,因此成就了古老的永安城。现存明清时期的民居十余幢,还有十多处的明清时期庙宇,二十多处明代建筑风格的家庙,其中大士阁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此成规模的古建筑群,在广西是很少见的。走进永安村,感受百年沧桑,首先要从大士阁说起。大士阁占地面积平方米,坐北向南,由两座敞开式的亭阁相连,以后座的四柱厅为中心,面阔三间,进深六间,无廊、无天井相隔。立面为上、下两层,上层作阁楼式,用木板围护,设有门窗,地面铺设木板;下层是无围护的敞开式,整个的构架用榫卯连接,柱头斜向上作出三跳华拱,承托着阁的外檐。阁重檐歇山式顶,每顶九脊,脊上施有精致的花纹装饰,有凤凰、二龙戏珠、鸟、树、奇花异草等浮雕,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永安村既有好风景,又有好文化。永安村有座历史悠久的孔子庙,建于民国初年,大殿面阔三间,具有清代建筑遗风,是合浦县保存、修复较好的文庙。村民崇尚孔子文化,永安小学也建立在孔庙旁边。
与大仕阁相隔几十米处有一棵有多年树龄的“见血封喉”树,该树学名箭*木,因其树干流出的白色乳汁有剧*,古时候箭*木的汁液常常被用于战争或狩猎,人们把这种*汁渗上其它配料,用文火熬成浓稠的*液,涂在箭头上,野兽一旦被射中,入肉出血,跳跳脚就立即倒地而死,故称“见血封喉”。由于它树高叶繁,在当地又很少见,一直是永安城村的乡民视作神树,许多去海的渔民也把他当做指路明灯。
在“美丽北海·宜居乡村”活动开展影响下,永安村建立了农事网通服务中心,不仅方便村民办事,节约人力、物力、时间成本,还为永安村产业打开了新销路新平台。此外,农事网通服务中心设置了永安农家书屋,开放时间是周三至周日14:00-18:00,为阅读者提供纸质书籍、报刊和电子阅览器,方便村民学习和阅读。村民们还自发组成曲艺团,不时在村里的广场舞台上为大家带来一场饕餮大餐。茶余饭后,村民们搬出自己家的椅子凳子,坐在舞台下就能感受百年故事的演绎,粤曲的魅力。
从孔庙出来,已至日落时分,旁边的村民收拾了忙碌一天的蜂蜜采集工具和凉茶熬煮工具,一脸满足地回家了。从村里走出来,经过一家民宅,立春刚过,墙边的佛手花已经迫不及待地探出墙头,一睹外头的风采。这是一个既有烟火气又有文化气息的村落,没有喧嚣浮躁、没有慌张度日,百年的历史在传统文化中沉淀、沉淀,最后酿成一坛美酒,百里飘香。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美丽北海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