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手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三芝堂原创清明节养生指南
TUhjnbcbe - 2021/7/11 2:05:00

关于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独创,它起源于*河流域,始用于春秋时期,成形于秦汉年间。它被确认为农业气候历法,成为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并沿用至今。二十四节气历经千年,是中华民族对自然界规律的一种探索和总结,是历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

在二十四节气中,每月有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各占十五天,每五天又为“一候”,故每个节气有“三候”,每月便有“六候”。那么在二十四节气中又可划分出“七十二候”。“候”者,等候、候物之意。

例如“立春三候”:一候东风解动,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意思是立春头五天,春风送暖,大地解动;第二个五天,蛰居在洞中地下的昆虫动物慢慢苏醒;第三个五天,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儿不时游到水面,这时没融化的碎冰片如同被鱼托起一般浮在鱼的身上。

人们为了便于记忆,把二十四节气编成歌赋的形式,吟诵起来朗朗上口: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春雨惊喜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二十一,下半年来八、二十三。

每月二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两天。

注:“六、二十一者”上半年每月两个节气在公历的“6号”、“21号”,“八、二十三者”下半年每月两个节气多在公历的“8号”、“23号”

祖国医学对春、夏、秋、冬及二十四节气的变化非常重视,早在春秋战国的《*帝内经》中就有了“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著名论段,目的是让人们顺应四时节气的变化,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并提出了不同的节气对人体有不同的影响。例如:初春患感冒,叫“风温病”,夏季患感冒叫“温热病”,立秋到立冬患感冒叫“秋燥病”等等。中医学所讲的“三因治宜”,因人、因地、因时,其中“时”就是时令、节气。所以“节气”对中医学的辨证施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每年公历4月4日至6日,太阳到达*经时为15℃。

“*经”亦称“*道”。我们通常把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轨道称为“*道”,而二十四节气正是按照太阳照射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太阳垂直照到赤道时为“*经零度”,即“春分点”,从此出发,每前进15°为一个节气,依次顺延,待运行一周后又回到“春分点”,此为一个回归年,合°,共为24个节气。

清明时节,除东北、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升至12℃以上,天气转暖,雨水增多,早晚略带凉意。

清明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意思是一候像桐花开放,二候喜阴湿的田鼠藏到了洞穴中,三候雨后可见彩虹。

清明时节,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冰河解冻,大地回春,树木花卉等含苞吐蕊,争奇斗艳,一派生生不息,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脱掉沉重的冬装,外出郊游踏青,同时缅怀先烈,祭奠先祖,思念亲人,寄托哀思。激励后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可改变的传统和习惯。

清明时节,气温不稳,乍暖还寒,俗有“清明过后寒十天”之说,所以要适时增减衣服,以防感冒。同时春季又是各种传染病、心血管病、各种花粉过敏病的高发期。因此,外出活动要适度,要早卧早起,晨练散步,使肝气舒达、气血调畅,为夏天的生长之气创造条件。

春季中,清明节气的阳气最为旺盛,春天主升发,春主木,木应肝。肝主藏血,主升发,喜调达而恶抑郁,肝又主调畅情志,故在清明时节因思念亲人而肝气抑郁,因情志不遂而肝气升发太过,都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在此,为大家介绍两个茶饮方,不妨一试:

1

肝气抑郁:症见情绪低落,焦虑不安,萎靡不振,不思饮食,胸胁满闷等,可用:

合欢花5g白梅花5g佛手花5g玫瑰花5g薄荷3g生甘草2g石菖蒲5g香甘松2g

2

肝气升发太过:症见肝阳上亢、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胸胁作痛、口苦咽干、头晕头痛等,可用:

天麻片5g菊花5g桑叶3g草决明5g石斛5g桑椹10g夏枯草5g

上两方如需用者,每日一剂,如沏茶法,温后频频饮下。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希望各位朋友“美其食,任其服,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心情愉悦,无忧无虑的渡过一个春光明媚的清明季节。

看国医∣就到三芝堂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芝堂原创清明节养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