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古人的消暑小妙招,盘点古代的消暑神器
TUhjnbcbe - 2021/10/31 23:10:00
安卓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m.sojk.net/yinshijj/26700.html

夏季一出门,感觉自己能和太阳肩并肩,热到快要融化。空调,大概就是我们现代人的续命的“神器”。但是在古代,古人们是怎样度过炎炎夏日的呢?莫不是真的靠默念“心静自然凉”!非也,其实古人也有自己的消暑小妙招哦!

门捷列夫: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

欢迎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来发现和探索更多众推内容吧!

一、扇子

说到消暑必备的物件,怎么可能少了扇子呢?请问谁的奶奶家没有几把大蒲扇呀!在儿时的夏夜里,奶奶为你扇风驱蚊,手里拿的不就是这件神器吗。

然而,古人的扇子可比咱们的大蒲扇文雅的多了。

扇子,起源于中国,已有多年的历史,古时候称为凉友,或摇风。是我国古代最常见的消暑器物。扇子可以随身携带,而且性价比高,人人都能用得起,降温效果极佳。无论王孙贵族还是平明百姓,人人都离不开它。手持一把折扇,依窗闲谈,既显风度,又不失温度。

最开始,扇子的功能并不是纳凉,而是一种礼仪用品,叫做“仪仗扇”,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画的《步辇图》中,李世民背后的两个宫女举着的大扇子就是“仪仗扇”。

唐阎立本《步辇图》局部

“仪仗扇”除了展示君王的威仪外,还表达了君王敞开胸怀、兼听则明的意愿。

后来,扇子从地位和权力的象征,慢慢转变为纳凉、娱乐、欣赏等生活用品和工艺品。

古代的扇子的主要形制是团扇和折扇。

1.团扇

团扇,又称为“纨扇”、“合欢扇”,造型多以圆月形为主,此外,还有六角形、瓜棱形、焦叶形、梧桐叶形等。“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因为团扇这个圆月的造型,咱们浪漫多情的古人又赋予了团扇以团圆之意。

清绛色纳纱绣佛手花鸟檀柄团扇故宫博物院藏

清黑绸绣花蝶竹柄团扇故宫博物院藏

2.折扇

折扇,又叫撒扇,两宋以后在我国流行。折扇对于中国文人来说,既是身份的象征,又寄寓者个文化趣味。

文人雅客们在折扇扇面上,恣意挥墨,纵情展示自己的才情与抱负。一把小小的扇子,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扇面的书画艺术也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此后长达多年的时间里兴盛不衰,极大地丰富了传统中国书画领域。

明董其昌仿倪瓒山水成扇故宫博物院藏

明山水人物扇朱瞻基绘故宫博物院藏

二、瓷枕

瓷枕也是古人消暑的利器。"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说的就是瓷枕,瓷器表面那一层冰凉的釉,炎热的夏天枕在上面,那清凉冰感别提多舒服了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瓷器的王国,古人用瓷器做了盘子、做了碗、做了花瓶、也做了茶具,当然也会想到用瓷器做枕头。

“竹床移遍两头冷,瓦枕翻来四面凉。”瓷枕日日与古人相伴,使用广泛。它主要集中出现在:唐、宋、金、元时期,这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百花争艳的*金时代。

瓷枕不仅是实用品,还是艺术品。古人在这方寸之地,尽情的发挥自己才情创意。特别是在宋朝,宋朝这群文艺青年更是将瓷枕的设计推上了高峰,使瓷摆脱了千篇一律的风格。

在瓷枕的历史上,其中磁州窑、定州窑在当时属于响当当的“名牌”了,今天也可见很多磁州窑、定窑瓷枕。

1.宋定窑白釉孩儿枕

定窑是宋代北方著名瓷窑,以烧制白釉瓷器为主,窑址在今天的河北省曲阳县。这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白釉孩儿枕就是宋代定窑出品的,“孩儿枕”是瓷枕的一种类型,而其中最为精美的孩儿枕主要出自定窑和景德镇。此件定窑白釉孩儿枕更是被誉为九大国宝之一。瓷枕匠心独具,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俯卧于榻上的形象,通体施白釉,线条流畅光滑,在这炎炎的夏日给人一种玉润清凉的感觉。

2.金磁州窑白地黑花鹡鸰图虎枕

磁州窑也是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创烧于宋代。虎形枕是磁州窑的典型产品,出土不少,不过带纪年款者却极为少见。这件上海博物馆收藏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鹡鸰图虎枕不仅纪年明确,而且造型独特,枕面装饰图案优美,具有典型的中国写意画风格,是磁州窑瓷器中难得的精品。

三、凉席

唐代诗人元稹在《蕲竹簟》一诗中写有诗句:竹簟衬重茵,未忍都令卷。这里的“簟”就是古代的一种凉席,多以苇子、藤蔓、竹片等材料编织而成,称作苇簟、藤簟、竹簟。

凉席在现代也是非常普遍的家具用品,但你知道吗?凉席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仰韶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为了抵御暑热就已发明了编织席子。

但一开始凉席是用于置物和垫着坐的,“席地而坐”便是由此而来,慢慢的凳子桌子传入,凉席就逐渐变成睡觉专用了。

而用象牙编织而成的凉席,大概就是凉席中的“爱马仕”。这种“壕无人性”的物品一般是帝王贵族才能用得起。据说汉武帝时,就曾经以象牙簟赐给宠妃李夫人。用象牙丝编织的席,纹理细密均匀,席面平整光滑,柔软舒适,收卷自如,夏天铺垫时较草席、竹席更为凉爽宜人,是当时的重要贡品,一直为历代统治者所喜爱。

象牙席

到清雍正时,内务府造办处共制作了5件象牙席供其享用,后来雍正认为制作象牙席耗资巨大,便下令禁止再造。

受晚清社会动荡因素的影响,雍正朝制作的若干张象牙席如今只剩三张,两件藏于故宫博物院,一件藏烟台市博物馆。

1.故宫博物院藏的编织象牙席

这是咱雍正爷在位的时候睡的一张凉席,外表朴实无华,是现代最流行的极简风。但材质……是你我都高攀不起的象牙。这是清宫遗存的珍品,被评为国家一级藏品。现陈列在故宫博物院珍宝馆内。此席纹理细密均匀,席面平整光滑,柔软舒适,收卷自如。其牙丝细薄无比,至今仍洁白柔润。象牙席夏天铺垫时较草席、竹席更为凉爽宜人。即使过了两百多年,这张象牙席仍然能收卷自如、光滑平整,足以可见当时象牙制造工艺之高超。

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另一件象牙席,是在年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在清理台湾草席文物时发现的。为何此珍贵的象牙席会混在草席之中呢?据说,是在清末动乱中,心怀不轨的太监、官吏想把它混在草席中带出皇宫。

2.烟台市博物馆藏的编织象牙席

故宫博物院曾经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故宫藏有象牙席并不奇怪,但是为什么会有象牙席流落到山东并被烟台市博物馆收藏了呢?

清末,清王朝的统治如大厦将倾,风雨飘摇,不少宫女太监将清宫中的珍宝偷偷带出卖掉。据说,这张流落民间的象牙席便是一个太监偷盗出宫,并卖给了丁氏家族在京城的当铺。

而这丁氏家族是什么来头呢?原来这丁氏家族的当时的山东首富,又有绰号“丁百万”,其家族可以称得上富可敌国了,在全国各地都有商号、当铺、钱庄等。借助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丁氏家族收藏了大量青铜器、陶瓷器、石刻、古币、古籍善本、碑拓和字画。

清朝灭亡后,*阀横行,社会动荡,官抢匪盗的事件时有发生。而像丁氏家族这种富贵殷实的人家最容易成为不轨之徒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人的消暑小妙招,盘点古代的消暑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