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中国传统花卉搞个综合排名,最有可能和资格当第一名的,只能有一个花卉,那就是梅花。
它是中国原产的花卉,栽培历史已经有多年,是国人最早人工栽培和赏玩的植物之一,《诗经》《尚书》等古籍对它都有多处描述;它分布极广,从华北到岭南、从西北到东南,几乎遍布全国;它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它是中国人精神的象征,高洁、坚强、谦虚,在漫天飞雪、万花纷谢的寒冬,傲然挺立,喷红吐翠。
世界上多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花,泱泱大中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国花的大国。上世纪80、90年代,曾经开展过一次轰轰烈烈的国花评选活动,中国园林植物界泰斗、北京林业大学陈俊愉教授提出以梅花作为我国国花,此方案很快得到全国各界的积极响应。但是随后,又出现了另一股支持牡丹的强大声音,他们认为:梅花傲霜斗雪,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精神,固然重要;但是,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表达了国人对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也当之无愧。无奈,陈俊愉先生又主动折中,提出以梅花、牡丹作为中国的双国花。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双国花方案即将提交全国人大时,南京林大原校长何祚庥院士却在媒体表示,梅花是原“中华民国”的国花,“这是一个尖锐的*治问题,为什么要把台湾所沿袭的,排在牡丹花的前面呢?”接着,又有著名学者提出质疑:“真的有必要搞两个国花吗?如果我们也选出两个国花,它们各代表什么?太分散了反而不好,选择一种国花才不会分散寓意。”在众多“砖家”的论战之中,国花评选不了了之,直到陈俊愉先生95岁高龄去世,他也没等到国花确定的那一天(他曾经说过,在他有生之年,中国如果评选不出国花来,他死不瞑目!)。
梅(ArmeniacamumeSieb.)是蔷薇科杏属的小乔木,变种和品种极多,一般分为果梅和花梅两个品种群。果梅就是以食用果实为主的梅树,梅子干、陈皮梅等都是由它制成,曹操“望梅止渴”故事中的梅就是指果梅。花梅是人们几千年来选育的以赏花为主的梅树,品种众多,陈俊愉教授把它分为四大类(直脚梅类、照水梅类、龙游梅类、杏梅类),目前至少有多个品种,例如:宫粉、玉蝶、江梅、朱砂、绿萼、台阁等等,说实话,万能的村长也分不清这些品种。
中国历代文人骚客对梅花青睐有加,把观赏梅花、吟诵梅花当作一件雅事,赏梅、艺梅之风甚盛,描写梅花的诗文、画作、器物不计其数,还有很多遗闻轶事流传下来。
宋朝张功甫撰写《梅品》,专门介绍如何欣赏梅花,分别指出赏梅品梅的最适宜、最厌恶、最荣耀、最屈辱的58个条件。比如,他说赏梅品梅最合适、最相称的26条是:淡阴,晓日,薄寒,细雨,轻烟,佳月,夕阳,微雪,晚霞,珍禽,孤鹤,清溪,小桥,竹边,松下,明窗,疏篱,苍崖,绿苔,铜瓶,纸帐,林间吹笛,膝上横琴,石枰下棋,扫雪煎茶,美人淡妆簪戴。啧啧,这是多么讲究和严苛的赏梅条件啊,不得不令今人叹服!
北宋隐逸诗人林和靖更是以“梅妻鹤子”的佳话流传千载。林和靖爱梅,终身不娶,四十多岁时,在杭州孤山盖个草房,终日以种梅养鹤为乐,时人说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他写的那两句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昏”,成为吟咏梅花的千古名句。对于林和靖的做派,俺的哥们儿老杜十分不解:喜欢梅花和娶老婆不矛盾呀?傻B,换我老杜,能娶多少娶多少,管它什么梅不梅的!
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爱梅、咏梅、画梅成癖,隐居于九里山,植梅千株,自题所居为"梅花屋"。其《墨梅》诗名扬天下:“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用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首诗的两句被大大引用,一时成为热门。
我国梅花栽培地域广,赏梅胜地也不少。杭州灵峰、苏州邓尉山、无锡梅园、武汉东湖磨山、广州罗岗等地都颇有盛名,每年花开时节,香雪成海,游人如织,巍巍壮观。与那些观花胜地相比,驻马店尽管也适宜梅花生长,但种植并不普遍,只是公园、游园栽植一些,规模也不大,目前较多的还数嵖岈山温泉小镇新建的梅园,*淮学院校园内也有几株大树,每逢花开吸引不少人观赏。
在我国民间,梅花常被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以前大年初一,富裕人家往往挂一幅卷轴中堂画,叫“岁朝清供图”,画上几枝梅花、天竹、水仙、佛手、柿子之类案头花果,以求来年红红火火、衣食无忧。作家汪曾祺写过一篇《岁朝清供》的文章,文章最后写道,曾见一幅旧画:一间茅屋,一个老者手捧一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题目:「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这才真是「岁朝清供」!
“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喜欢这句诗,简单的美好!
过年啦!新年快乐!
(长按,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