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千年之韵中国传统插花
TUhjnbcbe - 2022/3/16 15:03:00

湿闷的天气总是令人心情烦躁,但是在很多摄影师和文人墨客的眼里,更多的是一种心情,他们会在雨滴里捕捉自己的灵感,传递自己的心灵感受。

在这个诗意的季节里,脑海里总是浮现一位古色古香的女子,坐在窗前的长凳上,伴随着淅淅沥沥的雨声,挑选着自己喜爱的花枝。

在中国,插花的发展与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她同我国传统的绘画、诗文、书法、造园、陶瓷等姐妹艺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和结合。

中国的插花最早源于佛前供花,就是指在佛像面前摆放的瓶插花卉,那个时候的插花称为“佛花”。佛前供花大都以荷花与柳枝为主要花材,不讲究插花艺术造型。当时人们已将花枝作为朋友间的馈赠佳礼,寄于千里之外。

唐代插花在宫廷内大受欢迎,发展极盛。君臣仕女都爱花,举国有以花会友、寄情花木之风,唐代把二月十五定为花朝,视作百花诞。

宋代插花更为普及,并且受到文人的喜爱,关于插花欣赏的诗词很多。并且插花与烧香、点茶、挂画并称宋代的“四艺”。

元明时期,文人插花达到技法的巅峰,并首次突破花器所容纳的空间,甚至超越了花材本身的局限。

明代时期,插花不仅仅只是娱乐性的消遣,被赋予了学术性。明代打破了常规插花的形式,增添了珊瑚、灵芝、如意、翎毛等昂贵物品,也有柿子、香囊、佛手、拂尘等日常之物作为装饰。并且,每种组合都有各自的寓意和功能,不一而足。

清朝的插花仍沿袭明代传统风格,将花从“人格化”进化为“神格化”,并将每一种花以其相关的历代名人的个性或事迹予以配称,作为各花的花神。

中国插花深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及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宇宙观和审美情趣,认为万物有灵性,主张“天人合一”,视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更是有灵性、有情感之物,所以中国人历代都有寄情花木之风,赋予各种花木许多象征性和寓意,被人格化和神化,借以明志,寄托情思,舒展情趣。

闲来无事,就插花吧!将古典语言以现代手法诠释,注入重视的风雅意境,使空间散发淡然悠远的人文气韵。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千年之韵中国传统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