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趣味,领悟自分明
文/康怀远
■三道
人生有三道。求学之道在青年。“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以学立人,立身,立命,立于天地之间。“腹有诗书气自华”,不致“头白方悔读书迟”,“老大徒伤悲”。为人之道在中年。“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为人不惑,懂世事,遵规律,担责任,尽使命;既不惑于自己,也不惑于他人;既不惑于家庭,也不惑于社会;接人待物,张弛有度;诚心见性,宠辱不惊,做好手中的事业。养身之道在老年。“六十而耳顺,其实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服老不卖老,认老不依老,珍惜生命的宝贵,不虚度,不耗散,以浩然之气安度晚年。求学须刻苦,为人须格致,养身须静心。刻苦,格致,静心,曲成三部(步),则青年是充实的,中年是丰满的,老年是健康的。如此生活,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家庭,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国家,当然也就对得起生命。■三天
人生有三天。昨天的烦恼随风而过。俄国诗人普希金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来到。中国诗人李白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智者孔圣人说:逝者如斯。在时间的长河里,顺流东向,观览大海,胸襟自会舒展壮阔。今天的太阳是新鲜的。抬望眼,朝霞和晚霞都很灿烂,中午的阳光更辉煌;即使被乌云遮住,那也是暂时的,风雨过后是晴天。明天的歌声要唱响亮。罗大佑他们的词儿写得好:唱出你的热情,伸出你双手,让我拥抱着你的梦,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孔;让我们的笑容,充满着青春的骄傲,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三境
人生有三境。国学大师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如此境界,与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的故事颇能对应。第一境界:始臣之解牛也,所见无非全牛也——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chóuchú)满志——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lánshān)处。仔细体会,他们都领悟到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起始茫然——中经奋斗——后得愉悦(获得成功)”三个阶段或境界,虽然王国维讲的是美学标准,庄子讲的是养生要领。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三养
人生有三养。《东坡志林》中记载苏轼三养之说:“安分以养福,宽胃以养气,省费以养财。”著名学者王志清先生称其书房三养斋,但所不同的是养志、养心、养身,有取博采众长、广为汲取之意。他著有《三养斋文存》共两卷(《唐诗别解》卷、《审美阅读》卷)。《唐诗别解》是关于唐代诗人、唐代诗歌及唐诗专家的研究;《审美阅读》所研究的不仅有古代文学,还有现当代文学,且多为散文笔法,真实地反映了王先生的文学交往、文学观、美学观和人生观。苏轼的养福、养气、养财,王先生的养志、养心、养身,我辈当可借鉴,以求得生活的充实和精神的愉悦。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作者简介康怀远,年出生,陕西岐山人,高校退休教师。长期从事李白研究,偶或写些散文、随笔和自由体诗歌以抒性灵。往期推荐康怀远:(简说李白的人格随笔之三)康怀远:(随笔之一)康怀远:康怀远:(随笔)康怀远:(随笔)三秦文学团队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文学总顾问:鹏鸣平台总顾问:边士刚平台法律顾问:李木子顾段恭让 白忠德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崔启昌昆仑史波
李静杨强
策水云天唐桂英米兰花刘马陵
张巧莉凤尾竹吴远红张小鱼
刘旭平冯彪谭文群刘*英
王宝群润隆梦而诗张晓强
孙传志吴风平莲生喝茶
查爱秋日私语秦岭人家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