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什么是佛,佛的含义
TUhjnbcbe - 2022/6/13 23:47:00
白癜风可以抹药吗 http://m.39.net/pf/a_9671094.html

#什么是佛#

一、佛是觉悟了的人

佛,是梵文音译“佛陀”的略称,意译为“觉者”、“智者”。什么是佛?这一问题,用一句话来回答,那就是“佛是觉悟了的人”。

所谓“觉悟”,指彻底觉察、了知宇宙和人生的真相。既然佛是觉悟了的人,那觉悟了的人是不是佛呢?由于觉悟者在认识和境界上,存在着差异,所以“觉悟了的人”不一定就是佛。

觉悟分三个层次:首先是“自觉”,就是自我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属于阿罗汉境界。其次,在自我觉悟的基础上,也能使他人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这种既能“自觉”,又能“觉他”的行为,属于菩萨境界。第三,在“自觉”、“觉他”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这种觉悟的行为做到尽善尽美,断除自我及他人的一切迷惑,这叫做“觉行圆满”,属于佛的境界。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在佛教术语中称为“三觉”。声闻“自觉”而不能“觉他”;菩萨“自觉”、“觉他”,但觉行不圆满;只有佛才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完全具备“三觉”。由于本章讨论的是佛,而声闻和菩萨的具体内容,会在以后的章节中专门讨论,故在此不作解说。

二、佛的名字

(一)通号与别号

佛的名字,一般分成两个部分:一个叫做“通号”,一个叫做“别号”。

所谓“通号”,就是通称,不具指。比如一个男人,由于不同的社会身份,我们可以称他为先生、同志、丈夫、爸爸、哥哥、弟弟、爷爷、首长等等。但如果我们在人群中,要想找某一个具体的人,光叫“通称”是不行的,最起码要在前面加一个姓名,比如某某先生、某某同志,或者干脆就将“通称”省略,而直接叫“某某”。这个“某某”,就是“别号”。

(二)十一号

“佛”就是通号。为了完整而全面地描述“佛”所具备的各种功德,共有十一个通号。

1.如来:又作“如去”。佛以觉悟真理,而达到涅槃境界,称为“如去”。佛为觉悟真理,而在世间成佛,称为“如来”。

2.应供:由于佛已经觉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应该、也有资格接受人间和天上的众生,在物质生活上的各种供养。

3.正遍知:“正”是正确的意思,“遍”是普遍的意思,“知”是了知的意思。“正遍知”指佛已经正确而普遍地了知世间一切道理和宇宙、人生之一切真相。

4.明行足:“明”是相对于“暗”而言。佛教以“暗”表征愚昧无知,以“明”表征智慧通达。这里的“明”,是指“三明”。所谓“三明”,指宿命智证明、生死智证明、漏尽智证明。所谓“宿命智证明”,又作“宿命明”,指通达知晓自己及其他一切众生,过去无量世的生死情况。所谓“生死智证明”,又作“天眼明”,指通达知晓自己及其他一切众生,未来无量世的生死情况。所谓“漏尽智证明”,又作“漏尽明”,指通达知晓自己及其他一切众生,在现在世的一切痛苦烦恼,以及灭除这些痛苦烦恼的方法。“行”,是行为造作的意思。在这里指“二行”,即身、口所造作的行业。“足”,是具足、满足的意思。那么“明行足”,指佛在“三明”及身、口二种行业上,已经全部圆满具足。

5.善逝:“善”是好的意思,“逝”是去的意思。佛以智慧,通达真理,断除一切烦恼,彻底了脱生死,到达涅槃的彼岸,故称佛为“善逝”。

6.世间解:世间指“有情世间”和“无情世间”。所谓“有情世间”,指有生命的各种生物。所谓“无情世间”,指无生命的各种物质。由于世间中的一切事物,不论“有情”还是“无情”,都是要毁灭的。既然世间中的一切都是“无常”的,所以不值得留恋,应当追求“出世间”的解脱。“解”,是了解、通达的意思。那么“世间解”指佛解了世间的一切生灭道理,以及出离世间的方法。

7.无上士:“上”是最高的意思,“无上”是没有比其再高了,“士”是对男子的美称。由于佛是证得涅槃境界的,而涅槃是各种境界中最高的境界,没有比涅槃更高的境界了,故称佛为“无上士”。

8.调御丈夫:“调”是调伏的意思,“御”是制御的意思,“丈夫”指可以被度化的人。佛既度化男人,也度化女人,但以男人为尊,所以在此用“丈夫”代称。那么“调御丈夫”指佛可以调伏、制御一切可以度化的众生,使他们解脱烦恼,证得涅槃。

9.天人师:“天”指天道的众生,“人”指人道的众生,“师”有“为师”与“教授”的两重含义。天道与人道的众生,都以佛为老师,故称佛为“天人师”。佛又为天道与人道的众生,教授如何分别善恶、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等,令他们断除烦恼,修习正行,故称佛为“天人师”。

10.佛:前面讲了,佛是觉者的意思。即指觉悟了宇宙人生真相,并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称为“佛”。

11.世尊:“世”指世间,“尊”有“尊贵”和“尊重”两重含义。佛所成就具备的智慧德行,是世间最为尊贵的,故称佛为“世尊”。由于佛成就具备了世间最为尊贵的智慧德行,所以佛被世间一切众生所尊重,故称佛为“世尊”。

在经典中,通常是将“佛”和“世尊”合为一号,也有将“世间解”和“无上士”,或“无上士”和“调御丈夫”合为一号的,故有“十号”之称。

三、佛的身体

以上所述之“佛的名字”,下面来介绍一下佛身体的情况。关于佛所具备的身体,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二身、三身、十身之说。

(一)二身

所谓“二身”,指从两个角度来对佛身进行分类阐释。虽然是二分法,但如何二分,历来又有不同的分类。其中主要的有两种分法:

1.生身与化身

(1)生身:指佛从母胎托化降生出来的这个身体。

(2)化身:指佛为了教化众生,凭借神通力量,而应化出来的各种各样不同的身体。

2.生身与法身

(1)生身:指佛生出来的这个人身。

(2)法身:指佛通过对戒、定、慧三学的修持,而证得的功德之身。

(二)三身

所谓“三身”,指从三个角度来对佛身进行分类阐释。其中主要的有两种分法:

1.法身、报身、应身

(1)法身:指佛证悟的法性之体。

(2)报身:指佛在证悟后,身体所具备的各种相貌体征。

(3)应身:指佛为了教化众生,而显现出来各种身体。

2.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

(1)自性身:指佛证悟到的法性之身。即同于“法身”。

(2)受用身:指佛在证悟之后,对自己证得的法性,进行享受的那种状态。这里“受用身”又可分为“自受用身”和“他受用身”两种。所谓“自受用身”,指佛自己享受自己的法性之乐。所谓“他受用身”,指佛教化他人,令他人也享受此法性之乐。

(3)变化身:指佛为教化众生而应现变化出来的种种身体。即同于“应身”。

(三)十身

所谓“十身”,指佛所具备的十种佛果之身。

1.菩提身:指佛于菩提树下,证悟成就之身。

2.愿身:指佛依本愿之力,从兜率天降生人间,说法度众之身。

3.化身:指佛为度化众生,随类示现之身。

4.力持身:指佛以神通之力,能使灭后舍利永久不坏、住持佛法之身。

5.相好庄严身:指佛证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之庄严实报之身。

6.威势身:指佛具有广大威德势力,于道场中,一切外道天魔无不归伏。

7.意生身:指佛为度化众生,能够顺应众生之意而随处受生之身。

8.福德身:指佛福德具足、广纳一切之身。

9.法身:指佛清净真常、周遍法界之身。

10.智身:指佛以圆明智慧,于一切诸法通达无碍之身。

四、佛的相貌

前面讲的“佛的身体”,只是从大的方面对佛身进行的分类,但还是不能从中了解到佛身的具体样子。佛的身体,从各个部位来讲,都是与众不同的。佛身所呈现出来的微妙殊胜的相貌,大致可分为“相”和“好”两个方面。

所谓“相”,指佛身比较粗显易见的形相。所谓“好”,指佛身比较细隐难见的形相。而佛身总共具备“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

(一)三十二相

所谓“三十二相”,指佛身具有的三十二种微妙殊胜的形相,又称“三十二大丈夫相”。佛在没有成佛之前,必须经过漫长而艰巨的修行历程,这就是佛的“因位”阶段;而最终证悟成佛之后,就是佛的“果位”阶段。正是由于佛在“因位”时,修行了各种法门,具备了各种功德,才而感召了成佛后“果位”的各种相貌。

1.足下安平立相:指佛两足足底平直柔软,没有凹凸弓曲。而且当佛赤足走路时,无论地面多么不平整,其足底都与地面严密相合,没有一丝一毫的空间。这是佛在因地,常行财布施,修六波罗蜜,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引导一切众生,平等利益之德。

2.足下二轮相:指佛两足足底的纹路,呈现出一个千辐轮样子。所谓“辐”,指连接轮子外圈与轴之间的辐条。所谓“千辐轮”,指有一千根辐条的轮子。佛两个足底呈现出的这个“千辐轮”,形相虽然复杂,但纹路根根清晰,丝毫不乱。这是佛在因地,常行法布施,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摧伏魔怨,照破愚痴无明之德。

3.长指相:指佛两手两足之指,皆顺直纤长。这是佛在因地,常礼敬师长,破除慢,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寿量久远,常为众生归依之德。

4.足跟广平相:指佛两足之踵圆满广平。这是佛在因地,常修行业,持戒闻法,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度化利益未来一切众生之德。

5.手足指缦网相:指佛两手两足各指间,均有缦网联络,在手脚张开时,才显现出来,犹如大雁之蹼。这是佛在因地,常修四摄法,摄取一切众生,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自在无碍,出没三界摄取六道众生,令离烦恼恶业,达至无为彼岸之德。

6.手足柔软相:指佛两手两足,极为柔软,犹如棉絮。这是佛在因地,常以上妙衣食供养父母师长,并于病时亲侍榻前,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以慈软之手,接引摄取亲疏一切众生之德。

7.足趺高满相:指佛两足之脚背,隆起圆满,犹如龟背。这是佛在因地,常修福业,勇猛精进,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无上大悲,利益众生之德。

8.腨如鹿王相:指佛的两个小腿肚子,犹如鹿王,纤细圆满。这是佛在因地,专心闻法,常行演说,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灭一切罪障之德。

9.正立手摩膝相:指佛在站立之时,双臂下垂,手可过膝。这是佛在因地,常行惠施,离我慢贪著,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降服众魔,哀愍摩顶众生之德。

10.阴藏相:指佛之男根,密隐体内而不外露,犹如马阴。这是佛在因地,断除邪淫,救护怖畏众生,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寿量久远,得多弟子之德。

11.身广长等相:指佛身纵广左右上下,其量全等,周匝圆满,犹如尼拘律树。这是佛在因地,常施无畏,劝化众生行于三昧,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永离血肉之身,具足法身,获无上法王尊贵自在之德。

12.毛上向相:指佛全身所有毛发,其色绀青柔润,皆右旋向上。这是佛在因地,常行一切善法,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令众生瞻仰,心生欢喜,而获无量法益之德。

13.一孔一毛生相:指佛全身毛孔,一孔只生一毛,不相杂乱,毛色犹如青琉璃,毛孔常散微妙香气。这是佛在因地,尊重师长,亲近智者,供养有情,诲人不倦,修治道路,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令蒙其光者,悉灭二十劫罪障之德。

14.金色相:指佛全身皆为真金之色。这是佛在因地,离诸忿恚,常以佛眼慈视众生,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令瞻仰众生,灭罪生善之德。

15.丈光相:指佛身光四周发散一丈,然可任运普照三千大千世界。这是佛在因地,发大菩提心,修无量行愿,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满一切众生志愿,摧伏魔障之德。

16.细薄皮相:指佛全身皮肤,细薄润泽,一尘不染。这是佛在因地,常以清净衣服、卧具、房舍等施与众生,亲近智者,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平等无垢,以大慈悲化益众生之德。

17.七处隆满相:指佛的两手、两足下、两肩、颈项等七处之肉,皆隆起充满,清净柔软。这是佛在因地,常不惜己爱,行施众生,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断尽七随眠,具足七圣财,令一切众生得以灭罪生善之德。

18.两腋下隆满相:指佛两腋下之骨肉圆满无虚。这是佛在因地,常以医药、饭食施予众生,又自能看病,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善晓诸病,明了药性,广疗众生之德。

19.上身如狮子相:指佛的上半身身量广大,举止威仪犹如狮王。这是佛在因地,常行仁和,教人善法,未曾两舌,远离我慢,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威容高贵、慈悲满足之德。

20.大直身相:指佛之身体,于一切人中最为广大端直。这是佛在因地,常为一切众生问医施药,不杀不盗,持戒坚固,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令众生,见闻止苦,生起正念,修十善行,身心安稳之德。

21.肩圆好相:指佛两肩圆满丰腴。这是佛在因地,常行法施,修塔造像,施无所畏,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令众生,灭惑除业之德。

22.四十齿相:指佛有四十颗牙齿,齐等平满,色白如雪。这是佛在因地,远离口业、瞋恚之心,常以慈悲平等化益众生,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止众生口业,灭罪受乐之德。

23.齿齐相:指佛诸齿不粗不细,齿间密接不容一毫。这是佛在因地,常以十善法化益众生,称扬功德,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清净和顺,能得同心眷属之德。

24.牙白相:指佛四十齿外,嘴中上下各长二牙,锐利如锋,坚如金刚,鲜白光洁。这是佛在因地,常思善法,常修慈心,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摧破一切众生强盛坚固三*之德。

25.狮子颊相:指佛两颊隆满,犹如狮王。这是佛在因地,远离两舌,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使见闻众生,灭除百劫生死之德。

26.味中得上味相:指佛口中常得最上之味。所谓“上味”,三千大千世界第一妙味。纵是粗味入佛口中,亦化最上之味。这是佛在因地,视众生如一子,常以善法回向菩提,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以妙法,满足众生志愿之德。

27.广长舌相:指佛舌薄软广长,出可覆面,伸至发际。这是佛在因地,修善赞叹,发弘誓愿,教化众生,常以大悲回向法界,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灭众生百亿八万四千劫生死之罪,舍身他世值遇八十亿诸佛菩萨受记之德。

28.梵声相:指佛所演说之声音,洪声圆满犹如天鼓,微妙最胜犹如迦陵频伽鸟。这是佛在因地,常说实语美语,制守一切恶言,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使闻者,随其根器而得利益,生起善法,大小权实亦可惑断疑消之德。

29.真青眼相:指佛双眼,目色绀青,犹如青莲。这是佛在因地,常随乞者之意,欢喜布施,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以慈心慈眼,照看众生之德。

30.牛眼睫相:指佛两眼之睫毛,齐整而不杂乱,犹如牛王。这是佛在因地,以慈悲心,视一切众生如父母,以孝子之心慈愍爱护,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令众生灭七劫罪障,眼根常净之德。

31.顶髻相:指佛头顶,有隆起之肉髻。这是佛在因地,常以十善法,自受教他,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顺应众生根机,示现其形,演说妙法之德。

32.白毫相:指佛两眉之间,有一缕白毫,光洁如雪,柔软右旋,伸直长一丈五尺,常放光明。这是佛在因地,称赞守护众生常修三学,遮制谤毁,所感得之妙相。此相表佛能除众生百亿那由陀恒河沙劫生死之德。

(二)八十种好(又称八十随行好)

1.无见顶相。2.鼻高不现。3.眉如初月。4.耳轮垂埵。

5.身体坚实。6.骨际钩锁。7.身旋如象。8.行时现印。

9.爪如赤钢。10.膝骨圆好。11.身上清洁。12.皮肤柔软。

13.身不弯曲。14.指圆纤细。15.指纹藏覆。16.脉深不现。

17.踝不突出。18.身相润泽。19.身形满足。20.行不逶迤。

21.容仪具足。22.行止安详。23.住无能动。24.威振一切。

25.见者安乐。26.面大适中。27.貌色不挠。28.面容美满。

29.唇如赤色。30.言音深远。31.脐深圆好。32.毛发右旋。

33.手长过膝。34.手足如意。35.手纹明直。36.手纹细长。

37.手纹不断。38.见者如悦。39.面广殊好。40.面如满月。

41.说和悦语。42.毛孔出香。43.口中出香。44.容如师子。

45.进止如象。46.行如鹅王。47.头如醉果。48.声分具足。

49.牙齿白利。50.舌色如赤。51.舌薄而长。52.毛多红色。

53.毛软而净。54.眼广而长。55.死关相具。56.手足莲色。

57.脐不现出。58.腹不突出。59.腹细匀适。60.身不倾动。

61.身相持重。62.其身长大。63.手足软净。64.光长一丈。

65.光照身行。66.等视众生。67.身相雄伟。68.不轻众生。

69.声不增减。70.说法不着。71.随缘说法。72.音应众声。

73.次第说法。74.观不尽相。75.观不厌足。76.发长而好。

77.发长不乱。78.发自旋好。79.发如青珠。80.有德之相。

以上所叙述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在各经典上的记载,稍有出入,但是佛陀的庄严相好,是不容置疑的。

 

五、结语
  

百劫修相好,三祇修福慧。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佛在因地摩顶放踵行菩萨道,累劫积集福德因缘,一相一相,点点滴滴,修习成就的色身,同时也是佛陀为了广度有情,由法身显发的应身。所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缘起性空的假名幻有,能够了知这一点,才能如实见到佛陀的相好光明。所以《金刚经》说:「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经典上叙述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连,有一次想要测试佛陀说法的声音,于是飞身到距离娑婆世界无量远的东方佛国,结果佛陀的音声依旧相近如故。另有一位外道,因为听说佛身一丈六尺长,心生怀疑,用尺去量,谁知量了丈六,还有丈六,永远也量不完。可见佛陀的金容相好,岂是用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能道尽!而我们用分别妄心来观佛见佛,无异以管窥天,以厘测海,是无法得其堂奥的。因此,《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佛陀曾说:「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如来。」当我们了知缘起性空,一味平等的法性时,不但佛陀的金容相好,即便是森罗万象的当体,也都是佛陀的真实面貌了。

图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当之处请及时联系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感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是佛,佛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