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手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宋韵小营佛手岩上的千年朋友圈
TUhjnbcbe - 2022/6/27 16:51:00

朋友们,今天你发朋友圈了吗?如今的我们热衷分享自己的生活,喜欢在朋友圈打卡留念。其实,古人也喜欢发朋友圈。他们在岩石、崖壁上题诗刻字,这种方式比纸张保留得更久,读者也更多。我们把这些古人写在石头上的“朋友圈”叫做摩崖石刻。

在杭州的南高峰山腰上,有一片古人朋友圈的遗存:佛手岩摩崖石刻,千年来都是游人喜爱的“打卡点”。这里保留了8块摩崖石刻,我面前这块是年代最早的,这块摩崖石刻上记录着“兖国鲁有开元翰,熙宁甲寅十月廿五日游佛手岩”。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北宋熙宁七年,公元年农历10月25日,山东人士名鲁有开,字元翰,来到佛手岩游览。其中年代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北宋熙宁年间。

可能很多游客朋友在看到这样“到此一游”式的文字,就跟看自己朋友圈的打卡照片一样,手指一划就过去了。您先别急着划走,让我为您从人物和时间两个方面,展开讲讲这“到此一游”里藏着的故事。

我们首先讲人物。这位鲁元翰是北宋的一位官员,官职最高做到中大夫,从四品,放到现在就是一个正厅级干部。鲁元翰是一位清官,做过许多造福老百姓的事。他担任地方官职时,无论是肆意妄为的地方势力,还是横行霸道的周边贼寇,在他的治理下,全都望而却步。丞相富弼也称赞他有古时清官的风骨,这些清风廉*事迹,让鲁元翰作为一个并非朝廷命官的中层官员,被写进了《宋史》中。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时间。北宋熙宁七年,公元年,正是宋朝最重要的一次变法——王安石变法的推行期间。当时的鲁元翰坚持自己的*治理念,选择站在了保守派的一边,所以被王安石打发到了杭州做通判。遭遇相似命运的,还有我们非常熟悉的苏轼。年,苏轼被贬到杭州做通判,与鲁元翰共事。或许正因二人的仕途相似,为官清廉,他们成为了好朋友。有一次,喜爱园艺的苏轼将一棵石斛栽种在怪石之上,作了一首《寄怪石石斛与鲁元翰》的诗送给他,表达了对友人的想念,这首诗与其他几首以鲁元翰为题的作品,一同流传千年,成为了他俩友情的见证。

年的秋天,苏轼被派往密州任职。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块摩崖石刻的时间,正是年。当年十月,鲁元翰就来到南高峰游玩。我们不知道苏轼是在初秋出发,还是深秋离去,或许是临行前他们一同来游,又或许是鲁元翰在苏轼走后,独自登高望远,遥寄对好友的一份思念之情。

您看,通过这条“到此一游”朋友圈,我们从苏轼与鲁元翰的故事中读到了宋韵文化中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从苏轼种植在怪石上的那颗石斛中,也可以看到宋代典雅敦厚的士大夫生活美学。如果您愿意继续深挖,甚至可以由此了解到整个北宋的*治、文化的历史脉络。像这样流传千年的宋朝朋友圈,在我们西湖景区还有很多,如果您有机会在山间与它们相遇,不妨停下脚步多欣赏一会儿,为这些中华民族的文化印记,隔着千年时光,点个大大的赞吧。

来源:杭州西湖西溪景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宋韵小营佛手岩上的千年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