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廉吏陈龙章画像(民间人士提供)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莲城(县委史志办提供)
莲郡古城一角(县委史志办提供)
广南文庙“德配天地”楼门(县教体局提供)
康熙四十八年(年),建的文庙大成殿,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县委史志办兰天明摄影)
陈龙章中举后,又到北京参加殿试“进士”未中后。于乾隆三十四年(公元年)被朝廷委任为河南省巩县知县(相当于县长职务)。到任后,他廉洁奉公、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深入民间调查民情,当得知地处*河沿岸,由于历史上发生多次*河决口成灾的悲剧,给民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困难后,他决心众摆脱困境。不料,在任第二年,*河决口,泛滥成灾;庄稼淹没,无数房屋倒塌,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者甚多。在此情况下,他作为一县之长,以身作则,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参与民众一道进行抢险,挑土筑堤;并率领壮丁衙役昼夜巡河检查。因劳累过度成疾,但仍坚持为民办事、处理公务。此时其他郡、县的知府、知县皆向百姓大派“治*”款,唯他不但未向百姓收取分文,还将自己全年的薪俸和私蓄,全部拿出来作为办公和救济那些无依靠的孤寡老人和伤残人的费用;而自己则省吃俭用过着清贫生活。陈龙章情系民众,受到朝廷“中堂(宰相的别称)”的嘉奖、百姓的赞扬。当他离任时,身边钱文所剩无几,路费匮乏,真是“两袖清风”!百姓知情后筹资送予他,以报恩德!但他力辞不受。经再三恳求劝说,在盛情难却之下才勉强接受。临行时,上千百姓扶老携幼,不约而同地来到衙门前等候送行。当陈龙章走出门时,哭泣声四起,看见此情此景,他心情十分沉重,热泪盈眶与众百姓告别!几十年后,巩县人仍称道不迭,传颂他廉洁奉公、关心民众疾苦,为人做官的往事。陈龙章以“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说的意思是:留有余地,不把技巧使尽以还给天地;留有余地,不把俸禄得尽以还给国家;留有余地,不把钱财占尽以还给老百姓;留有余地,不把福分享尽以留给后代子孙。”反对贪得无厌,做事过份。他不仅是一位德*满誉的官员,且在写诗作词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其诗质朴自然,有孟浩然之文风,并著有诗文集。乾隆三十九年(公元年),他回乡省亲时,途中在富宁一带看到“耍曼”表演,观看了倮族(彝族支系)跳鸡贺年,于是他触景生情高兴地挥笔写了一首《上元节倮夷跳鸡酬唱贺年》诗:也知三五灯光好,拍手跳鸡击鼓腔。装就百般村俗相,沿街酬唱一双双。他还对家乡广南的风土人情、物产等写下了一组《莲城竹枝词》的诗作,摘录数首,以飨读者。田畴
梯田百亩计深种,曲直高低地势成;
芒种未过秧出水,山农日日听雷鸣。
花草
满眼深红一径花,若看素净数山茶;
虽然四季多奇卉,到底无香色也差。
果品
硕果摘时趁早霜,莫留枝上历青*;
饷君佛手柑如斗,漉取珠槽半瓮香。
物产
大红橘子绿林稠,鱼笋瓜蔬应所求;
纸号千张堪入茶,竹名人面称扶鸠。
元旦
挂签五彩当门扬,对幅双题比户封;
晨起炷香酬祖德,街前遍植两棵松。
腊月
腊月虽寒少着棉,大家饵块送残年;
粗香一对高三尺,遍地松毛作地毡。
扁米
芳畴六七稻先*,木叶新包扁米香;
比似精新仙饭好,桃花渡口饷刘郎。
祭龙山
千章古木碧苔封,二月春深正祭龙;
郎误闯入须尽醉,量难胜酒莫相逢。
陈龙章的诗词有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它用的是广南民歌体,诗的结构也新颖别致。有趣的是陈龙章和现代“狂飙诗人”柯仲平同生长在一条街,同受祖父母或父母即以童谣儿歌、山歌及民间传说作为启蒙知识传授。加之广南古城附近多为壮族村寨,其耳濡目染,深受民族风情熏陶,渐而能出口成诗。这些诗作为广南县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今随着企业文化的拓展,有近年历史的那榔酒厂,在千禧年出产的“那榔千禧酒”时,引用了陈龙章《祭龙山》“郎误闯入须尽醉,量难胜酒莫相逢。”的诗句作为产品导语,时为“广南的文化之现象”。文章来源:兰天明
编辑:李权武
校稿:杨梅
审核:徐丽芳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