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手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美育鉴赏丨八大山人,奔向了夏天
TUhjnbcbe - 2022/7/13 16:26:00
济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dbfzl/140109/4324214.html

八大山人简介

八大山人(约年—年)名朱耷,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原为明朝王孙,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佯狂嗜酒,工书,善画山水、花鸟、竹木,笔致纵恣,别具一格。

一个夏天

五月,春意仍在,八大山人已迫不及待地奔向了夏天。

他想象着即将到来的盛夏之景,提笔作画,不日,数幅已成。经过细致装裱,几幅格调脱俗的小画,集为可供翻阅的册页。多年后,世人依据画中的图与字,将其命为《花果画册》,又或是《涉事落花图册》。

花果画册清初八大山人

涉事,可以理解为仅涉及一事,别无他扰。这两个字,曾多次出现在八大山人的晚期作品中,其含义大致相同,指平常之作、平常之事。

写《花果画册》时,八大山人67岁。画中花果与一侧的“涉事”两字意义相通,仍是仅涉及一事,即期待夏天——

册页内有四幅(或多幅,其它已失)画作,现四种花果,分别是木槿花、佛手、芙蓉和莲荚。初看,并无特别之处,倘若留意植物花期或果实成熟期,则会味出淡淡的趣味:四种花果均是盛夏之物,大多不会出现在五月,八大山人定是凭借记忆,勾画出了盛夏花果,由此,我们也便意会到了满满的期许之意。

木槿花

木槿花页,应是册页之首页。八大山人于右侧大字书写“涉事”,墨色浓重,左侧写花一朵,墨色淡然。花期为六至九月份的木槿花,似是刚刚落下,花瓣尚未蜷缩,依然葆有透明的质感。

中间页,为佛手与芙蓉。佛手约在每年的九至十月份成熟,至采摘时,果皮与果心分离,形成细长弯曲的果瓣,如手指一般,故名佛手。通过读画可知,八大山人笔下的佛手,未完全成熟,它或是八月的果实样态。

芙蓉的花期,与佛手成熟期相近,为八至十月份。此时,芙蓉开得旺盛,花朵较大,一朵花的盛开时长,可达七天之久。八大山人画出的芙蓉,奔放又淡雅,当为盛花期。

佛手

芙蓉

莲荚页,是册页之末页。

此页亦是只有一图,图中莲子饱满,有收获时节的充盈之感。作画时,八大山人有所取舍,他画出左侧莲荚而弃右侧,以此衬托莲子,使整幅图画有了立体感。画毕,他收起展望,静待盛夏,题道:壬申之夏五月涉事。

莲荚

过十余天,盛夏仍未到来,八大山人静心写下《千字文》。

这则被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之一的韵文,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其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历来,它常被当作文人习字的范本,如年轻的文徵明,因被人评价书法水平不佳,每日晨起临写《千字文》,以写十本为起点,数十年如一日。

八大山人的《千字文》,也许是为缓缓到来的夏天而作。他会友观景,安然书写,后于文末题跋道:壬申五月既望,晓透*竹园,飞光一线,为书。

《千字文》局部清初八大山人

望日,是指每月的十五日。既,表示已经达到的状态,所以五月既望,便是五月十六日。

这一天清晨,*竹园迎来第一缕阳光,“飞光一线”。八大山人短暂漫步,回到居所,完成《千字文》后,继续静待盛夏。

又过数日,他至江西龙虎山五福寺拜访如释禅师。客居期间,他为禅师画下四幅水墨画作,名为《花鸟四屏》。于其中一幅之上,八大山人题道:壬申之夏涉事。

《花鸟四屏》之一清初八大山人

期盼已久的夏日,终于到来。

画中,石榴果粒充盈,已可摘食。只是,石榴多被定为秋季水果,其成熟时已过盛夏,多在夏末初秋季节。至此,我们发觉,从春末至秋初,八大山人一直在用绘画延长夏日。

夏日,于八大山人来说,是芙蓉花开,是石榴结出果实,同时也是自足之后的平淡——鸟,常出现在八大山人的画中。美学家朱良志曾写,鸟在禅宗中有丰富的寓意,常被作为虚空的代语,如《涅槃经》所言:譬如鸟迹,空中现者,无有是处。

而《花鸟四屏》中的果实与鸟相伴,正是自足与平淡的相生。《花果画册》中的木槿花,花已落,其生机犹存,其意义亦是如此。

本文转载自官微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育鉴赏丨八大山人,奔向了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