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李桓英、“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奠基人”郁仁存两位国宝级医者于北京相继逝世。李桓英教授致力于麻风病防治工作,为我国乃至世界麻风病防治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郁仁存教授专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发扬了中医药学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特色,使中医以更专业的姿态走向世界。
北京卫视《为你喝彩》推出特别节目《国医远去仁心千古》,以此追忆两位教授为我国医疗事业发展孜孜求索,不断奋斗的时代烙印。
战麻斗士,奉献一生
年,李桓英出生于北京,7岁时便跟随父母前往德国生活,本科就读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后前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研究生。凭借优异的成绩,年仅29岁的李桓英成为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首批官员。
年,国家百废待兴,急需海外学子的归来和支持。李桓英看到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为了我国科研事业回国的消息后深受触动,于是她瞒着家人,放弃了与世界卫生组织续签5年的机会,毅然决然回到祖国的怀抱,下定决心要为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用李桓英自己的话说:“我心里想我必须回来了,北京土生土长,我是中国人。”
20世纪70年代,国内麻风病肆虐。当时国内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且麻风病人外形太过骇人,又有传染特性,经常受到旁人歧视。因此患者对这种疾病有着深深的恐惧,十分排斥治疗。当李桓英看到他们饱受病痛和歧视双重折磨的情景,她立志攻克麻风病。此后的三十年间,李桓英走遍云、贵、川地区的7个地州59个县的每一个“麻风村”进行实地调研,极力推广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联合化疗法”,用这个方法治愈了1万多名患者,使全国麻风病患者数量由11万人降至不足万人,在她的努力下,终于“驯服”了肆虐许久的麻风病魔。
年,95岁的李桓英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当被问起为什么年过九旬才申请入*的时候,李桓英说:“走到九十几岁我才入*,我下了很大的决心,得符合*对技术人员的要求。我觉得得到人民的认可是最大的幸福,最大的满足。”
在节目拍摄期间,98岁的李老仍然坚守在麻风病防治研究第一线,为治愈患者、造福人民而奋斗,即便在身体抱恙住院以后,也还时时惦念着患者和科研工作。她将自己全部热情投入到了麻风病防治事业中,一生孜然一身,为国奉献。年8月20日,时年岁的李桓英教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杏林春暖,成就国医
郁仁存年出生,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原本学习西医的他,在参加了北京市第一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后,系统学习了三年中医。毕业后医院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工作。他用兼顾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大力推进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研究,致力于研究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伴随新中国成长的郁仁存,曾被周恩来总理接见,为傅作义部长治疗胃癌。并于年编写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中医肿瘤学专著《中医肿瘤学》,构建并完善了现代中医肿瘤学理论体系。
年,郁仁存应邀到美国参加学术会议。当时,面对别人的建议,还有种种诱惑,他丝毫不为所动,秉持“按时回国”的信念毅然回到了中国。他说:“我中国的干嘛要到你美国去。哪来回哪去,而且我还要按时回去。”
之后他曾多次应邀前往各个国家为当地知名人士会诊治病,曾被两届新加坡总统接见,在新加坡被誉为“人民大使”,他在发扬中医药学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特色的路上不断前进着,为推动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走向世界做出了杰出贡献。
年初,郁仁存进行了一场心脏搭桥手术,术后一个月本该静养的他却坚持回到工作岗位,一上午坐诊4个小时,接待近20名患者,忍着病痛出诊只为让更多患者得到救治。
面对病人,他始终耐心又专业,为延续患者生命努力求索;面对事业,他始终保持初心、毫无懈怠,为中医发展奉献毕生精力;甚至直到生命的尽头,郁老还惦记着《中医肿瘤学》再版事宜,希望能将自己的经验继续传承下去,造福后人。
今年7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局发布关于表彰第二届全国名中医的决定:郁仁存教授荣膺“全国名中医”称号。
医乃仁术,医者仁心。身为医者,二老以为国奉献为初心,以治病救人为己任,为国家医学事业呕心沥血,奉献一生,诠释着“大国医者”的真正含义。他们一切为了患者,心中时刻装着国家和人民,让医者精神闪闪发光;他们用满腔热血尽好每一份责任,用毕生精力诠释着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始终为患者服务的高尚品格。
面对生命消逝,我们无力回天,但两位教授对医疗事业的贡献以及对病人始终保持“医者仁心”的精神将永远为世人所铭记。11月30日21:05,北京卫视《为你喝彩》特别节目带你一起追忆二位教授,以寄哀思。斯人已逝,但音容永存。两位医者坚定执着、为国奉献的精神永远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吾辈必将砥砺前行,不负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