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竖禅师悟,拳开法嗣迷。”出自《佛手柑》一诗,是用以形容一种名为佛手的果实。但将此句应用于此,却也十分趁景。
佛手类雕塑作品,往往以某种佛手法印的形式呈现。比较经典的如“说法印”、“无畏印”、“与愿印”、“降魔印”和“禅定印”,等。
我们俩半石匠的这尊佛手印,是“说法印”,象征佛陀说法之意。
俩半石匠之汉白玉说法印佛手匠心之作汉白玉说法印佛手
有位大神的总结,说历史上的中国佛造像,早就超过了传统形体认识,哪怕再多的语言,都道不出那些惟妙惟肖的佛造像所蕴之大意,已经“升华到了形而上的层面”。
“形而上”的概念,太过飘渺。但历史上曲阳石雕的佛造像系列,都是精品、佳作、无双!修德寺地宫中出土的大量佛造像,便是最直接的文物例证!曲阳石雕发展到现代,有了更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能力,新兴曲阳石雕品牌俩半石匠的汉白玉说法印佛手,就是其中佳品。
修德寺地宫中的佛造像之一,触地印佛之右手为无畏印左手为与愿印以上两尊佛造像,所施手印,与俩半石匠之佛手
赵州老和尚的“茶禅一味”
唐时,赵州老和尚的一句“吃茶去”,留下了“茶禅一味”;但,两位前来求禅僧人关于“如何是禅”的疑问,应该还在迷津之中;流传至今的“茶禅一味”,也给后人留下无数的解读。
看到过一种说法,即“吃茶去”仅是赵州老和尚的一种心境传递,若悟了那份心境,便得“茶禅一味”;若悟不得,仅得一碗赵州茶。
此佛手与“吃茶去”或有相同寓意。
观此佛手,除却传承两千年之久的曲阳石雕加法不言,若悟了创作者的那份心境,便也就得到他对佛、禅的理解;若悟不得,这尊佛手,也就是一高档的饰品了。
不同角度的俩半石匠汉白玉说法印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