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手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胃癌晚期因体质差不能耐受化疗,73岁患者
TUhjnbcbe - 2023/3/18 19:31:00
小孩会得白癫疯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58975.html

73岁的钟先生,去年11月初因为进食质地较硬的食物后出现呕吐,医院就诊并检查血常规、胃镜、CT等。

检查结果显示癌胚抗原15.07ng/mL;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4.47g/L;胃镜提示:贲门癌;胃镜病理示:(贲门下)中-高分化管状腺癌,伴溃疡坏死;胸腹CT示:食管下段贲门癌可能,肝胃带多发转移淋巴结。

因为其确诊时肿瘤分期偏晚,直接手术难度大,当地医生建议进行新辅助化疗后,再进行手术,然而,此时的钟先生体质极差,症状繁多,出现胸胁胀闷、隐痛,嗳气,食后呕吐,食欲差,便秘,难以耐受化疗,故前来寻求联合中医治疗,一边口服中药治疗,一边行新辅助化疗。

根据钟先生的症状、年龄、检查报告、舌脉诊等病情信息,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弱,瘀*结聚,合并气滞血瘀。治当健脾助运、化瘀理气。处方:太子参、炒白芍、仙鹤草、白花蛇舌草等16味药,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今年1月15日二诊时,根据钟先生所述,服中药后胸胁得舒,隐痛、嗳气、呕吐、便秘症状均较前改善,但出现口干、潮热、目赤、盗汗,辨证仍属脾胃虚弱,兼有阴虚火旺。查FIB为5.32g/L。初诊处方随证加减,继续服用。

2月28日三诊,患者口干、潮热、目赤、盗汗症状较前改善,查FIB为3.22g/L。效不更方,二诊方继服。

4月3日四诊,钟先生于3月5日进行胃癌手术,术后以腹胀、嘈杂、口干为主症,辨证为脾虚气弱、阴血亏虚。查FIB为6.13g/L。二诊方加佛手、麦冬继续服用。

5月6日五诊,患者诸症较前均有改善,略有乏力,食后腹胀,偶有口干,食欲尚可,夜寐安,大小便正常。此时患者已完成手术及术后辅助化疗,故调整中药方,以益气养阴、化瘀祛邪治疗为主,方用:太子参、石斛、重楼、菝葜、醋莪术等十几味药,服法同前。

随访至今,每月复诊,钟先生自述服药期间精力尚可,生活能自理,进食睡眠正常,无特殊不适,期间复查未见复发及转移。10月24日查FIB为1.26g/L。

血液高凝状态:影响胃癌患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危险因素!

临床调查表明,约90%的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血液高凝,这是一种血液比正常时易于发生凝固的状态,此类情况容易导致静脉血栓栓塞,而静脉血栓栓塞已成为肿瘤患者疾病本身以外的首位死亡原因。

在中晚期胃癌患者中,血液高凝很常见,患者主要表现为凝血功能检测异常,并表现出胃脘疼痛、肌肤甲错、面色晦暗、舌质暗紫、舌有瘀点、脉涩等症状。临床上不少患者因出现这一类情况而影响后续的治疗,生存质量也极差,

上述案例中的钟先生,确诊时即不能手术,体质差,也难以耐受化疗,因而拟定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口服中药以协助新辅助化疗。治疗至三诊时,患者的症状、凝血功能得到改善,此时满足手术条件,随即进行手术治疗。四诊时患者历经手术,再次因手术出血损伤而致血瘀,故治以益气扶正、养阴生津。五诊时患者症状改善,凝血功能亦较术后有所改善,此时患者西医治疗已完成,因此,下一步的中医治疗立足脾胃,益气养阴、化瘀解*,既固本培元,也适当祛邪消瘤。定期复诊,至今患者状态良好,凝血功能也基本恢复正常。

乐启生中医团队的敖杰男教授指出,中晚期胃癌血液高凝状态的病因病机复杂多变,有因虚致瘀、因*致瘀、因热致瘀、因血致瘀等多种不同病因病机,因此,实际治疗时需“阅病史、查病因、明病机”。

术后、化疗后的血液高凝患者,往往体质尚可,病变多以实证为主,患者多表现为胸胁胀闷、纳呆、嘈杂、口干、厌食等,故治疗需予以燥湿化痰、疏肝理气,或清热解*,或健胃消食,以助胃气等相应治法。

而晚期血液高凝患者,随着瘀*加重,正气衰弱,病变逐步变为虚实夹杂,病机多为癌*瘀结。临床表现为疼痛、恶心、纳差、腹胀、乏力、便溏等,治当益气健脾、消食化滞。终末期血液高凝患者,正气衰败,癌*炽盛,脾胃病变以虚证为主,病机多为气阴两虚、脾失统血。临床表现为极度疲劳乏力、明显消瘦、头晕、气短、纳少、口干等,并出现各种出血。治当益气扶正、养阴生津、健脾统血。

总之,具体临证一定要因人而异,结合病情、病期,辨证施治,方可有效改善中晚期胃癌患者血液高凝,降低出血风险,缓解症状。此外,患者也需要注意饮食,切勿进食生冷、坚硬、辛辣、烫热之物,避免反复刺激胃部诱发出血,以致加重血液高凝。

1
查看完整版本: 胃癌晚期因体质差不能耐受化疗,73岁患者